心怀雷锋情结的扫街人——宣化县道德模范候选人刘福英事迹

发表时间:2014-11-12 来源:

image011.jpg

  

image009.jpg

  在宣化县塔儿村乡窑子头村,有一位村民叫刘福英,今年75岁,个子不高,稍有驼背,浓浓的眉毛下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皱纹布满了饱经风霜古铜色的脸庞。由于从小家庭贫寒,一次意外事故让他落下了耳聋的终身残疾,多年来他孑然一身。41年来,刘福英拿着扫帚、铁锹为村里扫大街,感染了好多人,也带动了好多人。

  刘福英的两件“宝”

  走进刘福英家,两间破旧的房子里却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种物品,外屋的墙边倒立着一大堆用旧了的大扫帚和铁锹。老人说,这些都是他多年来扫大街、垫马路用过的扫帚和铁锹,有的已经变秃变残了。

  刘福英说,扫帚和铁锹是他的两件“宝”。1972年,年轻的刘福英在大集体赶马车,那时村里都是土路,难免会坑坑洼洼,一下雨道路泥泞不说,还会有很多水坑。记得有一次大雨过后,路上出现了许多深深浅浅的水坑,行人走在路上一踩一脚水,村里有个上点岁数的老太太正往家赶,走到一个水坑边时,突然脚下一滑摔倒在地,浑身泥泞不堪,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着。刚出家门,刘福英恰巧看到了这一幕,于是赶紧扶起了老人把她送回家,然后他从家里拿来了铁锹端来沙土,把每一个水坑填平压实。

  这件事让他产生了一个想法:让街上干干净净。从此,他赶车时车上必带两件宝,一个铁锹,一把扫帚,看到路上的坑坑洼洼便下车及时修垫,方便了大家行走。后来,大集体解散了,他也不赶车了,但是为村里清扫大街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

  不论严寒酷暑,他总是早早起来拿着他的两件“宝贝”,把街道清扫得干干净净。

  2008年,县里搞村村通工程,窑子头村的主街道全部硬化成了水泥路,还新建了文化活动广场,他的铁锹也光荣地“退居”二线,但他的习惯没改,他用自己手工做的大扫帚继续清扫着村内5000多平米的水泥路,村干部说,村内水泥路质量能保持这么好,与老刘每天的清扫是密不可分的,村里没有给过老人一分钱,老人却把一件平凡的事做了一辈子,实在是很难得。

  日子清贫精神富有

  7月23日中午时分,打扫完街道,刘福英扛着铁锹、扫帚回到了家中。在院中的菜地里摘了一把豆角,摘了两个西红柿,准备中午的菜。老人说,院中的小菜园足够他一个人吃一夏天的了。小菜园中种有黄瓜、茄子、西红柿、辣椒、玉米、大葱、香菜、油菜等10多个品种的蔬菜,在菜园旁边,菊花、串红、牵牛花竞相绽放,6堆栽扫帚用的芨芨草长势喜人,足足有一米多高,小小的院落,就是一个生态园,被老人收拾得井井有条。

  家中,一卷行李、一个风匣、一口锅、一个旧柜,一个旧式筷笼,就是老人的全部家当。虽说家中没什么摆设,但家具被老人擦拭得干干净净,摆放得整整齐齐。

  刘福英将在院中所摘的菜和一捆葵花秆抱进屋,开始张罗中午的饭菜。他说,他打小就爱吃黄糕,吃了一辈子糕,中午饭仍然是山药熬茄子蘸黄糕。

  放柴、点火、拉风匣、烧水、泼面,刘福英熟练地将泼好的黄糕粉撒入箅子上,拉起风匣,灶火熊熊燃烧,锅盖缝冒着热气,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黄糕做好了。

  一位村民说,刘福英每天早早起来扫大街,等人们起来后街上已经打扫干净了,村里的人都特别感谢刘福英,但每次村民们向他伸出大拇指说谢谢的时候,刘福英因为耳聋听不见,只是笑一笑,点点头。

  心灵手巧的热心人

  “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这是刘福英几十年来一贯的想法。刘福英说不出什么叫奉献,也不会说什么豪言壮语,但他却是村里公认的凡事总为别人着想的好人,只要看到谁家有忙不完的活,他总是帮助别人干。

  有一次,村里老张家在场子里打下了一堆黍子,可张家老两口年老身弱,干起活来吃力得很,刘福英看见了,主动拿着木锨,一边安置老人在一边坐下,一边帮他把黍子扬了出来。这一次热火朝天的劳动,把刘福英都累病了,可他朴实地笑笑,不求回报。虽然刘福英身体不好、长期生病吃药,可他就是闲不住,看到村民们收割庄稼、家里盖房子忙不过来时,刘福英也常来帮忙。

  刘福英心灵手巧,他每年都会从野地里采来芨芨草绑扫帚,由于他做的扫帚结实又耐用,村里人都愿意请他给自己家里做扫帚,他从来不推辞。

  刘福英还会理发、剃头,每个月都会挑两三个好天气,在村委会对面的街上摆上椅子,挂块镜子,为村民们义务理发,村里人尤其是老年人都乐意让他理发,一提起刘福英都会竖起大拇指。

  好人队伍不断壮大

  老安前几年从康保县搬到了窑子头村居住,刚来这儿的那年冬天,下了一夜雪,他早早地起来扫雪,推开门一看,街上已经扫出一条很长的路。

  他正纳闷,这是谁在扫雪呢?为了探个究竟,他顺着扫过的路向前走,拐个路口,看到一个矮小的身影,嘴里哈着气,手里拿着扫把一下一下地扫着,原来是刘福英。

  他的眼眶一下就湿润了,刘福英那么大岁数,却早早起来,为大家清扫街道了,眼前的这个身影一下子高大起来。

  从此,老安也加入了这个义务清扫的队伍中来,风雨无阻。正是有了刘福英的带动,村里乱扔杂物、损人利己的少了,家庭和睦、邻里友善的多了,这个只有100多户人家的村庄到处充满了欢歌笑语。

  如今,这支爱心队伍不断扩大,义务清扫的村民已经发展到10多人,村民个个都是环保队员,街上只要有了垃圾,大家不用说,都会主动去清理,一个人感染了一个村子,精神文明在这里互相传递。

责任编辑:au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