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前,请停下不文明脚步!

发表时间:2016-10-26 来源:张家口文明网

  

39888ef062c4df00edc7d68200b3523e.jpg

  今年,在张家口市文明办面向全社会开展的“不文明行为”征集活动中,行人横穿马路、闯红灯位列“十大不文明行为”的第5位。行人闯红灯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却是行人交通违法中最普遍、最明显、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种不文明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对交通违法者本人的人身安全存在极大威胁,易引发交通事故,更是将不文明的脚步留在了斑马线上、红绿灯前。

  现状

  行人闯红灯时时有

  10月13日上午11点10分,在五一大街与建国路交汇处,红灯显示还有二十几秒,此时来往的车辆并不多,一名行人见状径直走过了马路,无视前方的红灯。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记者在这个路口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时段对单向行人交通量进行了统计。

  10月12日早上8点———8点10分,10分钟内向南通行的行人有32人,不文明通行10人;

  10月13日中午11点———11点10分,10分钟内向北通行的行人有21人,不文明通行5人;

  10月14日下午4点30分———4点40分,10分钟内向北通行的行人有14人,不文明通行2人。

  从这三个简单的统计可以看出,在早高峰时段,闯红灯的行人明显多于其它时段,记者也随机采访了其中的一位行人张先生。他脚步不停地对记者说道:“这不是上班快迟到了嘛。”说完更加快了脚步。

  出租车司机陈先生说:“我经常碰到行人闯红灯的情况,有一次,我所在的车道方向交通信号灯是绿灯,我就正常向前行驶,忽然就有一个行人可能是看着车不多,速度也不快,就看着红灯闯过去了。你说这要是万一出了事儿可就是大事。”

  在记者采访中,遵守规则等待红灯的李女士对这种行为也表示了担忧:“既然在路上走就得遵守交通规则,抢在红灯前赶这几步路,是对生命的不重视,也是对文明的不重视”。

  分析

  多种心态让闯红灯屡禁不止

  无知而无畏。有些人认为是车怕人,不是人怕车,“他难道还敢撞我吗?即使出了事故你车主也跑不掉”。在这样的心理下根本不管红灯绿灯,想过就过了,对交通信号灯所传递的信息熟视无睹,也对相关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常识不了解。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文规定行人闯红灯应给予警告或处以5—30元罚款,但实施起来却很困难,好多行人也根本不知道,只随心“走自己的路”。

  存在侥幸心理。闯红灯的人一般都抱有一种侥幸心态,认为闯红灯时车辆行驶速度不快,不会那么巧出现意外,所以铤而走险,漠视自己的生命。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同一句话:“我看那车速也不快,我赶紧走几步就过去了,没事儿”,就是这种侥幸心理的体现。

  这种侥幸还体现在对法律的漠视上。一般闯红灯的行人都认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只适用于机动车,对自己没有约束力。 机动车闯红灯会遭到处罚,而行人闯红灯遭到处罚则非常鲜见。一些闯红灯的行人这样说道:“汽车闯红灯会被拍到,我们行人拍到了也没事”。 所以说,《道路交通安全法》对行人闯红灯行为威慑作用有限。

  我们在路口常常能看到一种现象:一旦有一个人带头闯红灯,接着就有许多人“跟进”。这种“从众心理”,形成了“中国式过马路”。虽然目前在我市“中国式过马路”已日趋减少,但仍有存在。

  行人自身的一些状况也会导致闯红灯。如前面说的为了赶时间怕迟到闯红灯。有些行人由于比较大意,往往一边赶路一边考虑别的事情,且思想比较投入,意念比较专注,遇有红灯时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就闯了红灯,因此酿成悲剧。

  对策

  提升素质和加强管理并进

  要治理行人闯红灯,最根本的措施是提升市民素质,让市民认识到闯红灯行为的不文明及其危害。

  要加强行人交通安全教育,广泛宣传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意义和闯红灯的危险;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使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成为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本能意识和自觉行动;紧密结合当前我市正在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用斑马线和红绿灯织就安全文明网。

  加强管理,全方位营造不闯红灯氛围。民警、交通协管员、志愿者要全方位对闯红灯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加强对闯红灯行人的执法力度,让《道路交通安全法》真正发挥作用。

  运用高新技术,打好“科技牌”。 从尊重、方便行人的出行习惯和特点出发,对现有的交通设置环境开展调查研究, 完善城市交通设施和服务措施, 也是整治行人闯红灯现象的一项工作。 要科学合理地设置交通信号灯,改善交通环境, 增强安全系数,提高通行效率;对交通基础设施设计不合理、给行人带来不便的地方进行持续改进,争取做到人性化设计,减少行人出行的不便。

  行人闯红灯这种不文明交通行为不仅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一大难题,也是影响城市文明的一大顽疾, 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这不仅仅是交通管理部门的职责,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不当及危害,全社会共同努力根治陋习。

责任编辑:z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