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做小事赢民心

发表时间:2016-12-22 来源:张家口文明网

  

39dadabb0004f742408ad01a633447a7.jpg

  

54cc630ee83a766b4fa1fa7ba5337176.jpg

  12月11日,走过繁华的街道,穿过喧闹的市场,一幢幢居民楼深处,到了林园北街社区。冬日清晨,阳光显得格外珍贵,仿佛每一点都能暖到人的心里,在这略显陈旧也略显窄仄的社区,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感受,从小广告专用栏到爱心墙、从社区服务导航图到“36524”服务卡,从社区调解室到定点定人的服务网……走访中,社区一点一滴的为民便民服务,一个个微小却充满创意的工作法,居民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谢与肯定,让人感到了一种比阳光更暖心的力量。

  一张卡 方便每个人

  走进凤凰山庄小区王女士家,客厅电视柜一角,一张名片大小的纸卡端端正正放在一个相框中。卡上印有两个电话,工作日:2229107;节假日:15230305366。

  “别看这卡小,宝贵着呢!”与王女士的交谈中,记者得知,这张卡是林园北街社区发给居民的“36524”便民服务卡,即社区全年365天、 每天24小时不间断为居民提供服务。

  林园北街社区是一个老社区,地处市区与口里东窑子村的城乡结合部, 辖区居民6000多人,其中低保户、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独居老人、新生劳动力等特殊人群多,需要社区提供帮扶、服务和救助的人群基数大。一些老年人,因病或身体的原因出不了门,需要工作人员上门提供服务;一些有工作、有单位的居民,其上下班时间和社区上下班时间同步,而许多手续的办理都受时间限制,有的还需本人亲自办理,这样就造成许多不便。

  为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林园北街社区试行“服务无假日”模式,使居民享受无间断服务。 在此基础上,2009年开始全面推广“36524”模式。社区向居民公布两部24小时开通的服务热线电话,居民只要拨打,就可“预约”服务,这样服务无间断工作模式真正固定下来。

  有一次,居民赵玉有事出门,早晨走时院里还晒着被子,下午看到天气预报说有雨,老伴和孩子外出旅游,他又来不及赶回,一下子着急起来,想起有社区服务电话,拨通讲明情况,当时,已经到了下班时间,准备回家的党员巡逻志愿者贾国民径直奔向赵玉所居住的林园北街8号院,将晒在院子里的被子收好,暂时放到赵玉邻居家。后来,赵玉和老伴逢人就夸社区服务好。

  家住建院东校区90多岁的张教授,因年老视力下降,需要雇用一位保姆料理家务,多方联系没有如愿。后来,有人告诉他社区的无假日服务热线,老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拨通了热线。当日,值守热线的孙玉山立即来到老人家里,仔细了解了老人雇用保姆的要求,又利用节假日时间,终于找到了一名令老人满意的保姆。

  “热线电话开通以来,每天至少接十多个电话。”社区工作人员王宏介绍,现在,林园北街社区基本实现了365天、每天24小时为民服务无盲区、无死角、无间断、无终点。

  一张桌 和谐千百家

  在林园北街社区,有一个以社区书记孙玉山名字命名的调解室。一张桌,一溜儿沙发,居民有矛盾了,就来这里,围坐在一起,聊一聊,说一说,谈一谈,心结解开了,矛盾也一点点化解了。

  50多岁的居民孔某,前些年由于工伤失去了劳动能力,企业改制后,生活日渐窘迫。心烦意乱的他与妻子产生矛盾,妻子忍无可忍提出离婚。事情反映到社区,社区工作人员苦口婆心地做双方的思想工作,直到孔某向妻子认了错。之后,社区又为孔某妻子联系了工作,确保了他家收入稳定。现在,夫妻俩和睦快乐地生活着。

  辖区内一位80岁的老人,因为误会和途径的5路公交车司机发生争执,后来每次看到5路公交车,都用石头砸,先后砸坏十几块车玻璃,派出所民警、公交公司出面解决都无果而终,后来5路公交车被迫绕行,给附近居民带来很大不便。

  事情反映到社区,孙玉山不时带着礼物去看望老人。最初老人拿着扫帚赶人,渐渐地愿意把心里话讲给孙玉山听。原来老人无儿无女,亲戚也不能时刻照顾他,令他心情郁闷,脾气也不好。经过劝解,后来老人住进了敬老院,每天和同龄老人在一起,不仅心情愉悦,性格也开朗起来,老人常对身边的人说:“在这儿比一个人独居好多了,多亏了社区给我联系,要不然怎么能过得这么高兴!”

  像类似的事儿,社区通过小小一方调解室帮助居民调解的还有很多。

  为了充分发挥社区调解 “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林园北街社区以孙玉山调解室为平台,进一步完善社区调解工作,一方面,通过实地走访和社区网格化管理,延伸信息收集触角,全面了解社情民意。另一方面,将社区工作人员和热心社区事务的居民、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紧密联系起来,组成社区调解队伍,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心理疏导、法治教育、规劝协商等多种调解举措,促使矛盾双方当事人互谅互容、握手言和,也让民事纠纷在不同层次上有了不同的申述路径。

  一张网 温暖无数人

  在林园北街社区,每个工作人员手中都有一张服务居民 “联络图”,上面标有楼栋、单元、户数、人数,只要一看,自己所负责服务的范围便一目了然。而每个家庭的就医、就业、就学、救助、帮扶等情况相应细化到人。

  为进一步完善“联络图”,延伸管理“触角”,林园北街社区双管齐下,一方面,纵向延伸“党建线”。完善了“社区党总支———楼院党支部———居民党小组”三级基层党组织体系,全社区共建立了3个楼院党支部、15个居民党小组,将57名直管党员全部纳入党的组织,实现了党组织在社区的全覆盖。另一方面,横向编织“自治网”。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社区居民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完善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站、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和志愿者队伍“六位一体”的组织管理体系,并实行交叉任职。这样就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服务站为两翼,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志愿者队伍相互协调配合的“自治网”。

  实际工作中,林园北街社区这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区组织管理体系为辖区居民办了不少好事,也得到了居民肯定。

  有一次,正值星期六,林园北街10号院一户居民家里跑水淹了楼下住户,发现情况后,该楼楼长拨通了社区电话,社区主任郝蓉当即指派负责10号院片区的郑晓英、李爱东赶往跑水地点,经现场检查确定跑水原因后,马上与住户联系,同时给供水部门打电话请求关闭阀门,并从林园北街路边修自行车郝师傅那儿借来管钳等工具,进行抢修。后来,在供水部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跑水问题顺利解决。

  一卡、一桌、一张网,采访中,记者发现,像这样微小却暖心、便捷的服务,在林园北街社区有很多,而未来也还将有更多。

  搞卫生、劝吵架、盖印章……在许多人眼中,社区工作处理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没有难度,不值一提。但真正深入了解,就会明白,社区工作不简单!

  党团建设、工会妇联、综治维稳、计划生育、城管卫生、低保救济、社会保障、文化教育、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社区是社会管理中最基层的一环,离群众最近,涉及方面最广。虽说社区每天处理的只是家家户户的小事,但每一件小事都牵涉到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每一项工作都要直接面对居民群众,考验着社区工作者的理论修养、政策水平和应对能力。一次小争吵,无人调解就可能引发大矛盾;简单的邻里矛盾,处理不当就可能演变成恶性事件;一个小细节,服务不到位,就可能带给居民极大的不方便……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关系到群众的日常生活,紧系着群众最根本的利益,社区“琐事”实是民生“大事”。

  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大量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功能,从政府和单位中不断剥离出来,这需要社区来承接;一些“单位人”逐渐演变为“社会人”、“社区人”,需要社区来管理。社区成了协调和凝聚方方面面的中心,成了功能比较齐全的“小社会”;居民在想什么,急需解决什么,社区工作者只有心中时刻揣着一本账,才能全面掌握信息,及时处理问题;只有将每件小事都当成大事来做,才能将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社区目前还存在经费紧张、人手不足等现实问题,除了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调动辖区各方力量之外,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深入了解,充分肯定和积极支持,让每一项有利于社区发展的好举措都落到实处,暖在人心。

责任编辑:z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