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亮:为河流把脉的水文“哨兵”

发表时间:2017-03-27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作为河北省张家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的一名基层水文工作者,王文亮已经干了11年。我市境内的15处水文站中,有5处都曾留下了他的足迹。水文站往往建在流域出口的地方,也往往是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地方。在艰苦的野外环境中生活,蔬菜供应不上时,咸盐拌葱、炒大葱便成了水文人饭桌上的佳肴;没有水喝,村民在山涧里挖的水塘便成了他们取水的地方。王文亮说,因为热爱这份工作,才让他淡化了艰苦和寂寞。如今,王文亮值守在崇礼县啕来庙水文站,作为清水河上游重要的监测点,他一如既往地关注着河水的变化,用热情与责任履行着一名水文“哨兵”的职责。

adba445d01189e0a88bdbc46167b46fb.jpg

  冰河中采集数据

  崇礼县啕来庙水文站,位于清水河上游,由于其地理位置重要,成为了全市防汛抗旱的“预报员”。

  3月的崇礼天气渐暖,山上的积雪开始消融。融化的雪水汇聚到西沟的河道里,让干涸的河床再次响起流水的声音。这样春意盎然的景色,对于水文职工来说却正是忙碌的时候。

  驻站的王文亮一早起来,便穿上了下河的行头,厚厚的棉服外套着一件救生衣,下身穿着一条笨重的黑色雨裤。带着流速仪、水尺等仪器,王文亮走出了水文站,顺着台阶来到河岸边。河床上没被水漫过的地方还露着积雪,踩在上面的他不敢有半点儿疏忽,下到河水里则更需要加倍小心,因为水下不仅有光滑且不规则的冰面,还要随时躲闪从上游飘下来的冰块。在河中每走一步,王文亮都会先用水尺探一下深度。渐渐地,冰冷的河水已漫过了他的腰,水下套着毡袜的那双脚也已冻得发麻。凭借着经验,他终于找到了适合观测的地方,将流速仪放入河水中。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流速仪浸在水中时,人也需要尽量保持静止状态,直到这条垂线上的数据全部测量完整。为收集各项数据,王文亮往往在冰水中一待就是半个小时,撤回岸上时,人已冻得麻木。

  水文数据不仅用于防汛决策,还涉及到环境污染监测、水土保持等各个领域,因此需要力求严谨。在采集水位、水温、流速的同时,水文人还需收集当时的气温、风力等气象数据,并绘制成过程线图,将变化趋势发报给河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一套规定动作完成后,王文亮才回屋更换了衣服,之后去煤炉旁烤火。

  虽然需要克服寒冷河水的困难,但相比汛期,此时的王文亮的心情还是相对轻松的。由于我市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汛期是从6月至9月,夏季降水偏多,且多出现在午后,汇流正好出现在半夜。别人进入梦乡的时候,却正是水文人抢测流速,提取泥沙样本,记录水情走势的时候。在汛期,每一次监测工作都关乎下游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因此王文亮和同事从不敢怠慢。遇到持续降水天气,密切观测水情的他们往往一连几天都不能合眼……

1295abfd3681add5ce11242f8c4abce2.jpg

  环境艰苦巧生存

  2006年,毕业于河北工程大学水文水资源专业的王文亮,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河北省张家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同年被分配到位于怀安县柴沟堡镇的南洋河水文站工作。来到那里后,满怀憧憬的王文亮却感到了迷茫。野外的工作状态与他之前想象中坐在办公室里做做测算,到点下班的工作氛围完全不同。在水文站上,除了每天要进行例行的水文观测外,设备保养维护、房舍修缮甚至喝水、吃饭这样的基本需求都需要水文职工自己想办法。那一年,王文亮不仅迅速褪去了学生气,还学会了垦荒种地,打药除草等生活技能。至今他还记得,为了与家人通电话,不得不爬上梯子,站到房顶上寻找手机信号的情景。

  条件虽艰苦,但王文亮也收获了很多。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有限,夜间观察时视线往往受到限制。为了方便工作,当地的“老水文”便自创了一套方法。他们将浸泡过煤油的棉花绑在浮标上,然后将其点燃投放到河面上,以此为参照物计算流速。类似这些充满智慧的土办法,着实锻炼了王文亮作为一名水文人的基本功。

  工作的第四年,王文亮被分配到赤城县三道营水文站。这个站是同行眼中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它藏匿于大山深处,虽与北京市延庆县只隔一道山梁,但交通极其不便。王文亮早上8点从市区启程,往往下午四五点才能到达站点。由于人迹罕至,物资缺乏,水文职工便发扬传统,自食其力。但当地土地贫瘠,只有耐旱的大葱能够活下来。于是居民家中用于调味的大葱,被王文亮和同事们当成了最常吃的蔬菜。咸盐拌葱、炒大葱……至今,王文亮对这些水文职工独创的菜品仍记忆犹新。

  虽然王文亮所从事的工作与水有关,但在三道营水文站上喝上干净水却不是一件易事。山下村民挖的一个水塘,是水文职工经常取水的地方,每到储存的水难以满足生活所需时,他们不得不去河边挑水,将水澄清后再煮开使用。经常停电、缺水、食物紧缺,生活着实艰苦,但由于水文站位于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水文监测工作却并不轻松。面对这些,年轻的王文亮从未抱怨过,而是靠着一股踏实肯干的劲头,在丰富了自己工作经验的同时,也将“老水文”的精神融到了骨髓里。

e83386d2ed341e39d16178ea205f0a62.jpg

  敢担当不负使命

  经过岁月的沉淀,王文亮在工作上也越发的成熟。2010年,他被委以重任,来到了崇礼县啕来庙水文站。作为全市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节点,王文亮深知自己肩上的这份责任。

  水文站旁的西沟河道两侧,架设了2条跨度约150米,距河面约10米的索道,索道下方悬挂有一部结构简易的吊箱,王文亮称它为“铁篮子”。山洪暴发期间,水文职工可乘坐“铁篮子”进行数据采集,及时向上级汇报水情信息。每年雨季来临前,水文职工都会对索道进行保养,给两条钢缆打上黄油。此时,王文亮总是主动承担起这项高空作业。上油时,他坐在“铁篮子”的顶部,一只手紧紧抓住钢架,另一只手慢慢地在足有成人小臂粗细的钢缆上涂抹黄油。到河道中间时,人随钢缆摇摆得更剧烈,往往涂抹一遍下来,他已是筋疲力尽。

  长期在野外工作,难免会与危险擦肩。为了准确收集区域内的水文数据,每个水文站所管辖的流域都会布控多个雨量站。所谓的雨量站,就是在山区农户家中安放一些记录降水的仪器。

  2014年7月的一天,天空布满乌云,一场大雨即将到来。而远在几十里外的一个雨量站仪器却不能正常显示,如果不及时修复就会使水文数据出现断档或错误,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王文亮赶忙骑上摩托车赶往发生故障的雨量站。修理完毕后,在他返回途中下起了瓢泼大雨。山路崎岖,眼前白茫茫一片,虽然王文亮已经很小心,但还是没有发现路前方的一个大水坑,连车带人一起摔了进去,他的左腿被摩托车重重地压在了下面……至今王文亮的左膝盖的髌骨处还留有一个尖尖的增生体,不敢剧烈活动。

  采访时,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落下,整个啕来庙水文站笼罩在薄纱似的雨雾中。此时,王文亮和他的同事却无暇欣赏这诱人的春色,随着降雨的到来,他们再一次绷紧了神经……

  【记者手记】

  在水文站值守时,由于人迹罕至,王文亮说,他最高兴的事就是遇到牧羊人。递上一支烟,和他聊会儿天,自己才觉得并不孤独。出于对水文工作的热爱和责任,多少水文职工像王文亮一样离开妻儿,长期值守在偏远的水文站上。日记本是水文人的必备,里面密密麻麻的文字记录的并不是他们生活的琐碎,而是老天爷的“一举一动”。“易涨易退山溪水”,正是有了这些默默无闻耐得住寂寞的水文“哨兵”,才换来了下游千家万户的安宁幸福。

责任编辑:niu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