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画家,却用39年的光阴为所有教过的孩子绘就了美好画卷;他不是歌手,却用最美妙的声音温暖着乡村学生;他不是作家,却用最唯美的文字诠释着为人师表的深刻内涵。寒来暑往,他的学生在岁月的年轮里来了又去,春去秋来,他还在那三尺讲台默默坚守……
他,就是万全区高庙堡小学黑石堰教学点教师杨厚靖。他39年如一日,扎根乡村、默默耕耘,始终把工作放在首位,用爱和责任守护乡村孩子成长。
潜心教研 悉心辅导
39年来,杨厚靖一直奋战在乡村小学复式教学第一线。复式教学头绪多,备课费时,上课费力,课上无丝毫空闲。但是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生施策,边教学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他在复式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让教学变得更为直观,让知识点变得更为浅显易懂。同时,他让“动”与“静”有机结合,一二年级复式教学中,一动二静,即一年级讲授新课,二年级布置作业,讲授中,课堂语言精炼、准确,恰到好处,做到精讲多练,使课堂教学紧张而活泼,生动而高效。
因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无法辅导学生学习。因此,学生校内、校外的所有作业都落到杨老师一人的肩上,他利用课余时间耐心细致地帮助每位学生完成作业。他既要合理安排课上的每一分钟,又要兼顾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他经常备课到深夜。用他的话说:“只有自己课前下足了功夫,才能不延误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进度,才能保证每位孩子的学习效率。”
践行使命 默默坚守
杨厚靖说: “我第一次走上讲台,看到的是一张张充满稚气的面孔, 一双双惊喜、 好奇、 闪着光亮的眼睛,犹如一股清泉流入心田,使我看到了希望,下定决心,干!”这一干就是39年。39年来他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工作,39年的时间里从未因私耽误学生一节课。近十五年骑车跑校以来,他落下了肩周炎的病根, 但这也未影响他早到晚归。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杨老师穿梭于家与学校之间,永不疲倦地走着 “两点一线” 的 “路”。 每日要往返十五里,中午带干粮,最难的是每逢风雨雪天不能骑车, 天刚亮就得步行赶路, 一路赶来, 腰酸腿疼,汗水常常浸透内衣。用他朴实的话说就是 “只有老师等学生, 没有学生等老师”。 寒风萧瑟的冬雪天里,杨老师要边生炉火、 打水, 边监督学生晨读或检查作业,还要清扫道路,以防学生滑跌,几十年来学校安全无事故。
带病工作基本成了杨厚靖的工作常态。 在2004年他检查出患有心脏病,身上必须常备急救药。2012年初又患上了难缠的皮肤病,天天煎药、服药,晚上还得用药水擦洗。尽管如此,几十年来他从未请假一天,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家中一切事务都由妻子一人打理,有些事务推迟到节假日处理或请人帮忙解决。 开始时,难免会被妻子埋怨,他也觉得对不起妻子,对不起这个家,但他心里明白 “为了孩子们,总得付出些什么吧”,这就是一个乡村老师能坚持39年的理由。
爱校如家 爱生如子
不仅要上好课,教育管理好学生,还要处理好学校的各项事务。每逢农忙时节,家长们忙农活,学生们不到七点就到校, 杨厚靖比学生还要早到, 利用课前时间,组织孩子们学习。每年暑假开学的前几天,是他最忙的几天。教学点校园大,未全部硬化,院子里的草经过一假期的生长比人还高。他每天四点起床,拿上锄头去校园除草,十点多回家吃饭休息,下午接着干。光这一项工作,他自己得干一周才能完成。几天下来,身体的疲累可想而知,但他没有一句怨言。
杨老师所在的教学点学生人数少, 大多是家庭困难的学生, 为此, 他经常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救助他们, 为他们买些衣帽、 手套、 水杯和笔、 本等用品。同时, 经常开展家访活动, 深入学生家庭, 与家长沟通, 了解学生思想、 生活状况, 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起远大理想, 为梦想而奋斗拼搏。 周边乡村的人只要提到杨厚靖,纷纷称赞。
三十九个春秋,一万四千多个日夜,没有多么突出的贡献,却有可数的光阴见证,还有几年杨厚靖就要退休了,但他这样说: “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我还有一点精力,就会坚持到底,让乡村孩子健康成长。”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矢志不渝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