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县战海乡村民李勇70年忠诚护英魂

发表时间:2018-09-10 来源:河北文明网

  张北县战海乡鱼儿湾村村民李勇义务管护烈士墓群,

  从青年到老年,无怨无悔——70年忠诚护英魂

  这些长眠在地下的烈士,已成李勇老人一生记挂的亲人。 记者 李艳红摄

  “同志们,我来看你们来了……”9月1日上午10时许,90岁高龄的李勇老人站在12位无名烈士的墓碑前,跟往常一样和烈士们说说话。老人虽有些口齿不清,但却声音洪亮、语气铿锵有力。

  摘帽、鞠躬,老人的脸因为激动已经涨得通红,眼角微微噙着泪水,“你们放心吧,人们都很关心你们,总有人来看你们!”老人像是见了许久未谋面的老友一样。同行的本家李占军看到李勇老人的庄重神情,不由得抹着眼泪。“这些年来老人太不容易了!”

  张北县战海乡鱼儿湾村是闻名的草原天路景区东头一个普通的村庄,全村一共100来户人家。在村子西边的山坡上有一处烈士墓群,已经有整整70年的历史,而李勇老人就是这70年来风雨无阻义务守护这一处坟茔的人。

  时间要追溯到70年前,1948年,那时李勇还是个20岁的小伙子。“那会儿一个解放军骑兵连就在村里住着,我们天天都跟战士们待在一块……”90岁的李勇老人其实已经行动迟缓,语言表达十分吃力,但是回想起曾经的那一段岁月,老人看上去依然是有着清晰的记忆。

  当年9月,正是农历的八月十四,中秋节前一天。驻扎在鱼儿湾村的解放军某部十三旅一大队骑兵一连接到了上级的命令,全歼逃窜到附近双爱堂村的国民党顽匪。但由于敌情突变,战斗十分惨烈,一连除5名战士幸存之外,其余36人全部牺牲。

  “连长最大30多岁,其余的都是十几岁二十来岁的,都可年轻了。”据老人回忆,老人的父亲和乡亲们给牺牲的战士们洗身子,他们年轻一点的负责挑水。后来,战士们的遗体都被埋到了村西的山坡上——在女婿王金荣的帮助下,老人一点点地给记者讲述着这一段经历。

  显然,这些经历给老人的一生种下了难以割舍的情结。“你说说,都那么年轻就牺牲了,葬在这里没有父母亲人。”王金荣说,“老人常跟我们说,没有这些战士们的流血牺牲,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呀!”他完全能够理解老岳父心里是怎么想的,是靠着什么信念这么多年坚持下来的。

  从老人断断续续的回忆中了解到,36名牺牲的战士被葬到村子西山坡上后,头几年一直是老人父亲一辈的六七个村民负责维护着烈士墓,而李勇老人则年年一到上坟的时候,便跟着父亲一同到墓地去,祭奠、烧纸、除草、培土……

  后来,老一辈的人在世的已经很少了,李勇老人正式接过了管护烈士墓的任务。

  “我们上学的时候,一到清明节李勇老人就领着我们去扫墓,给我们讲当年这些战士们是怎么牺牲的故事。”今年已经58岁的村民李占军依然清楚记得当年的情形。在鱼儿湾村,随便问哪一个在村里上过小学的村民,没有一个没去扫过墓,没有一个没听过李勇老人讲的有关烈士们的故事,当然也没有一个村民不知道老人几十年如一日义务管护着烈士墓。在鱼儿湾村,李勇老人是当之无愧最受尊敬的人,人们还称他为“老革命”。

  “多少年了,清明节、阴历十月一,没有一回上坟落下过……”李勇老人的儿子李忠成说,每年一到祭祀的日子父母亲做好祭品,便会领上他一起去上坟。家里不忙了,父亲就要到墓地去转一转,怕有牲口糟蹋。“父亲对这些战士们的感情真是很深,就跟亲人一样了……”

  几十年来,李勇老人就这样悉心守护着这些烈士们。

  后来,36名烈士的墓群陆续有亲人认领,迁走24位,剩下12位无名烈士。

  前几年,无名烈士墓群得到了当地民政部门的关注,并出资对墓地进行了修葺,设了围墙,立了新的墓碑,在坟茔周围种上了松柏。还不时有一些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志愿者来这里祭奠。这一切,令李勇老人感到了无比的欣慰。

  年事已高,腿脚已经不便,四五年前,经过与同住在鱼儿湾村的女婿王金荣商量,李勇老人将管护烈士墓的光荣任务交给了女儿和女婿。

  “我觉得这是一个神圣的任务。”不善言辞的女婿王金荣一脸严肃地说,“每年买祭品都得先让老人过过目,他看一看就放心了。”

  这几年,老人已经无法自己爬坡上山去看烈士们了,但是他的心里还依然惦记着。9月1日,知道记者是来采访他的,他第一句话就问,“去不去烈士墓那儿?”当记者问他,“那您想不想过去呢?”老人像个孩子似的:“我早就想去了!”

  70年来,老人就像对待亲人一样,用心默默地守护着这些长眠在地下的烈士们。

  因为这漫长的忠诚守护,2017年,李勇被评为河北省道德模范。(河北日报 记者 李艳红)

责任编辑:sunjix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