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六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推行垃圾分类的具体要求。针对垃圾分类在我市的普及和开展情况,上周,市新闻中心记者对市民进行了街头随机采访。从采访结果来看,多数市民都有对垃圾分类的基本认知,但正在践行、正确践行垃圾分类的市民仍在少数,嫌麻烦、不会分、无处扔等前端问题,依然是阻碍垃圾分类推广普及的堵点所在。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资源的消耗者,也是垃圾的制造者。庞大的垃圾数量和有限的处理能力形成的现实困境下,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环卫劳动者人身安全受损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也表明,从生态环境治理和城乡建设管理的现实需求出发,大力践行垃圾分类正是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有力举措和必然行动。而垃圾分类的推广和普及,对于高标准建设首都两区、坚持走“生态强市”路线的张家口来说,则更具有鲜明的导向意义,有助于形成全体市民共建共享绿色文明的良好局面。
目前,我市主城区主干道大多设置了分类垃圾桶,关于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宣传也随着文明城市创建的步伐不断深入,一些居民小区也在试点智能化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以各种形式的激励举措引导市民参与垃圾分类。但所谓知难行易,从本地实际和各地经验来看,将理念认知变为行为习惯,除了在宣传倡导上不断发力,更需要管理制度和方法手段上的完善创新和有效运用。
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首次将强制性引入垃圾分类工作,对于混合投放垃圾的个人和单位将处以罚款。此举一出,效果显著,也为我们提供了可行性借鉴,不妨加快立法研究工作,补齐制度上的短板。同时,垃圾分类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作,更需要全面施策,精准管理。不断加大知识普及、完善制度规范、强化监管力量之余,包括探索合适本地实际的科学分类方法、创新完善推广普及激励引导举措,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收运及无害化处理体系、用好经济杠杆和个人信用体系建立联合惩戒机制等举措,都应该得到有力支持,以达到促进全社会加快形成垃圾分类良好习惯的重要目的。(王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