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翔:和风化雨巧解居民“愁疙瘩”

发表时间:2020-04-17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刘爱翔正在进行调解工作。

  刘爱翔正在翻看调解案例。 赵晓刚 摄

  张家口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赵晓刚通讯员陈伟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刘爱翔偏偏就爱管这家长里短,而且这一管就是10年。作为一名“全国人民调解能手”,今年65岁的他依然坚持在一线,用嘴勤、腿勤与丰富的经验,充当着矛盾双方的“缓冲器”。当看到一件件非常棘手甚至“剑拔弩张”的事情,在他的调解下得到圆满解决时,如释重负的刘爱翔总会有一种成就感。而这或许就是遇到别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纠纷时,他能挺身而出的理由。

  年过半百走上新岗位

  55岁之前,刘爱翔对于“人民调解员”这个称谓完全是陌生的。

  1970年,16岁的刘爱翔被分配到市总工会工人文化宫,成为了一名电影放映员。因为踏实肯干,屡获嘉奖,他后被调入大众影剧院,负责电影营销工作。角色的转变,让刘爱翔感到了压力,也促使他变得更加勤勉,用心汲取营养。随后连续两年获得省电影系统先进工作者,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种肯定,也让他在行业内站稳了脚跟。本以为能与朝夕相处的电影业相伴到退休,然而55岁那年,刘爱翔却迎来了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转折。这突如其来的改变,意外地开启了他事业上的“第二春”。

  2009年,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大众影剧院在市场的强劲冲击下,最终经营难以维系,不得不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刘爱翔带着些许遗憾,被分流到桥西区工人新村街道办事处,成为了一名人民调解员。面对新工作,年过半百的他起初并不适应。但经过岁月的磨练,沉淀出要强性格的他并没有就此得过且过,而是重振精神,一切从零开始。由于没有任何调解方面的经验,为尽快适应新的岗位,他一头埋进书本里,学习调解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从很多典型案例中不断总结适用的调解方法。时间不等人,就在他争分夺秒补习专业之际,一位老太太却主动找到了他这个新来的调解员。当时老人情绪很激动,哽咽着讲述了自己的事情。刘爱翔安抚的同时,从缺乏逻辑的话语中七拼八凑出了她的遭遇。毕竟是接手的第一起纠纷,虽然感到事情很棘手,但看到老人无助的样子,就下定决心要做些努力。

  嘴勤腿勤赢得好口碑

  原来老太太今年已70多岁,十几年前和老伴组建了新的家庭。因为老伴常年在外地女儿家居住,因此两人之间的感情并不是很好。几个月前,老两口所住房屋被纳入拆迁范围,这使得本已名存实亡的夫妻关系被摆到了谈判桌上。老伴的子女要求二人解除婚姻关系,又以房子是父亲的财产为由,要老太太尽快搬离。事已至此,老太太也亮明了态度,离婚可以,但要拿到一半的拆迁款。就这样双方僵持不下,老太太成了拆迁区域内为数不多的“钉子户”。虽说家丑不可外扬,但看着左邻右舍相继离开,而对方子女还不断上门吵闹生事,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最终老太太实在无法忍受。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向工人新村街道办事处求助。

  为缓解双方矛盾,尽快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法,毫无经验的刘爱翔只能硬着头皮,多次到当事人家中了解情况,劝说双方话不能说绝,事不要做过,毕竟一家人在一起生活了多年,并建议双方应按照婚姻法的有关规定,合情合理依法对财产进行分割。可男方坚持不给老太太一分钱。于是,刘爱翔只能一遍遍讲道理、做工作,反复调解不下20次,经过三个月的积极努力,双方才达成了和解协议。老太太最终拿到了比较满意的补偿款。老太太搬离那天,刘爱翔也赶去了,当看到她在亲友的搀扶下即将开启新的生活时,一块儿压在刘爱翔心口的石头才落了地。

  在解决这起拆迁财产纠纷过程中,刘爱翔还陆续接到了一些投诉。其中农民工欠薪一事,也令他颇费心思。两位农民工找到刘爱翔诉苦,说他们不但被用工单位欠薪,而且这位经理还怀疑他们偷盗贵重物品。二人觉得既气愤,又受到了侮辱。刘爱翔了解情况后,立刻前往用人单位找这名经理了解此事,开始该经理态度非常强硬,拒绝见面。面对调解僵局,刘爱翔没啥好办法,只得一趟趟地跑,去诚恳地沟通、劝导,并耐心讲解法律法规。最终该经理被刘爱翔解决问题的决心所打动。两名农民工拿到了工资,终于踏上了返乡的路。

  身经百战弹奏和谐音符

  调解工作虽然繁冗而复杂,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天生有副热心肠的刘爱翔渐渐喜欢上了自己的新职业。尤其像老太太、农民工这些弱势群体的诉求,在他的忙前跑后下得以解决时,他感到一种不曾有过的成就感。而随着这种成就感不断累积,让他对于工作也有了更高的标准,但凡自己经手介入的,别管有多难,一定要桩桩有结果,件件有回音。源于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让刘爱翔在调解领域树立了好口碑,于是本已进入退休倒计时的他变得更忙了。对于家庭财产分割、农民工讨薪、赡养老人甚至医患矛盾等这些当事人无法迈过的坎儿,刘爱翔自然全力以赴,甘当“和事佬”。但对于辖区内很多琐事,诸如独居老人忘带钥匙,门锁打不开了;居民家突然断水断电了;小区物业撤离垃圾无人清理了;电梯停了、楼道灯不亮了等等,只要居民找到他,他也会热心协调,及时处理。

  经过几年的积累,刘爱翔已然摸出了门道。他深深地感到,要想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民调解工作,持久的热情和辛苦的付出仅仅是块敲门砖,学会、活用政策及法律法规,才是人民调解员的真功夫。当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良好的沟通技巧也是不可或缺的。为此,他还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方法。在刚接手时,人民调解员一定要学会掌控局面,把握好分寸,决不能失控;对待当事人,要从尊重、理解、关心的角度出发,尽量做到解疑释惑,同时更要顺气;而在调解过程中,人民调解员要有足够的耐心,要进退有度,言语得当,做到一颗真心不偏不倚。

  凭借着一份执着,58岁的刘爱翔迎来了人生后半程的绽放。2012年,因为工作突出,他被司法部授予“全国人民调解能手”称号。随后,他还先后获得了桥西区劳动模范、“最美张垣人”等殊荣。2014年,刘爱翔正式退休了。虽然身子骨已进入老年,可作为人民调解员却正是事业的“壮年”。当同事们对他的离开感到可惜时,没想到的是,2015年,闲不住的刘爱翔被聘为了特约调解员,并在桥西区司法局的帮助下,在西山底社区成立了“刘爱翔调解室”,继续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余热。

  如今,在刘爱翔的档案柜里码放着厚厚一摞笔记本,里面记载着300多起疑难纠纷。10年的积累,让这位阅历丰富的“布衣法官”时常出现在三尺讲台上,为一些刚入行的年轻人传授经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了解我们的人总认为,人民调解员就是和稀泥、搅拌机、两面脸,而我跟他们解释说:‘你说得对!’。作为调解员,我们就要用亲情去和泥,用事实来搅拌,用法律和道德做脸面。”刘爱翔这样的开场白总会引来台下阵阵掌声。

  眼下,65岁的刘爱翔很享受现在的日子,他觉得只要能够成功调解一桩桩矛盾,就说明自己还有用……

责任编辑:sunjix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