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刘斌:塞外山城守河人

发表时间:2020-07-16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在市民眼中,清水河总是一副微波荡漾、平缓清澈的样子,实则这背后倾注了每一名橡胶坝管理员的辛勤汗水。他们不仅是这条季节性河流的“美容师”,更是它的看守者。当河水湍急时,是他们通过统一调度河道中竖起的30座橡胶坝,保障了两岸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39岁的刘斌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此时的他无暇感受频繁的降雨所带来的阵阵清凉,而是神经紧绷,时刻关注着久未放晴的天空……

662.png

                         巴蜀女婿结缘张垣母亲河

  正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样,发源于崇礼桦皮岭南麓的清水河千百年来奔流而过,因滋养着这座深居内陆的城市,不断为两岸带来葱郁的生机,也被张家口人亲切地称为母亲河。作为一名守河人,刘斌已经陪伴了这条河6年,缘于身在异乡,没有更多亲情的交集,所以除了妻女,久而久之,他不免寄予了这条河更多的情愫。

  刘斌生于风光绮丽的巴蜀之地,19岁入伍后,来到北京军区某通讯站成为了一名通讯兵。12年的军旅生涯,他不仅磨练了意志,熟练地掌握了各项军事技能,还与爱人夏俊芳喜结连理,组建了家庭。因为妻子是我市人,2014年初,面临转业的他选择了异地安置,被分配到我市清水河河务管理处,成为了11号橡胶坝泵站的一名管理员。

  一切对于刘斌来说都是新鲜而陌生的。1月的张家口,天寒地冻,河道里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正是守河人一年中难得的闲暇时光。然而,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不拖后腿,在部队里养成凡事不落人后性格的刘斌早出晚归,弥补着业务上的欠缺。因为曾是一名通讯兵,负责光缆传输与维护的他依靠着经验,很快掌握了变电机房操作,水泵的维护与保养和断电后如何使用发电机等技术。之后,他还从与清水河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师傅赵震建那里,学习如何观测水位、流量和风向,以及相关的应急抢险事项。一晃3个月过去了,对于泵站各项操作熟烂于心的刘斌本以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了,可他却并不知道,随着气温变暖,雨季来临,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大考。

                         成为守河人后的第一个挑战

  清水河20多座形态各异的桥梁飞跃两岸,凸显地域特色的绿化景观带依河延展,就连用于蓄水防洪的蓝色橡胶坝也融进了这景观中,让塞外山城的人们总不免期待波光潋滟时。而为了保持橡胶坝的干净整洁,泵站管理员每年会选择在5月和9月间进行2次大清洗。而清洗橡胶坝也就成了刘斌初当守河人后的第一项挑战。

  看着同事们穿上救生衣、防滑鞋,系上安全绳,熟练地穿梭于坝袋上,刘斌自然也不甘落后。可当他站到上面时,却发现与自己想像得完全不一样。4米高的橡胶坝注满了水,刘斌踩上去就像踩在棉花上,深一脚浅一脚的不说,脚下还相当湿滑,由于站立不稳,作为“旱鸭子”的他只能本能地死死抓着绳索,根本无法腾出手来清洗坝袋。随后师傅告诉他,需弓步、沉腰、脚趾着力,才能稳住身体。刘斌听后,放大了胆子开始尝试,在经历了突然滑落被安全绳挂起后,才终于掌握了站稳的要领。

  坝袋上不仅粘有一层厚厚的水碱,还附着有大量油脂,为了让市民在炎炎夏日能欣赏到那一抹“橡胶坝蓝”,遇到专用清洗剂除不掉的地方,刘斌和同事只能蹲下去用钢丝球一点点刷,被溅起的水花打湿衣服也是常有的事,而此时塞外5月的风总让他们感到阵阵凉意。几天的大清洗,让一向以体能见长的刘斌都感到有些吃不消,累得茶饭不思,只想倒头便睡。然而,回到家中,疲惫的他却睡不着了,因为尽管洗去了一身泥泞,但仍留有难闻的气味,让一向喜欢与父亲亲近的女儿突然和自己保持起了距离……

                           大雨后清理出五六百袋垃圾

  每年的6月初至10月中旬,是我市的汛期。进入汛期后,刘斌才发觉,此前清洗橡胶坝仅仅算是热身。作为防洪一线的他们总要保持随叫随到的应急状态,因此很难踏踏实实地歇上一天。

  往往一场大雨过后,负责全程监控的守河人即便预警解除也不能松一口气,因为一项更为繁重的工作还在等待着他们。

  刘斌所在的清水河11号库区较为特殊,连接有一条自上游永丰堡顺势而下的地下泄洪渠。经历了冬春两季,当前几场大雨倾注而下时,大量玉米秸秆、外包装盒、大块油脂等垃圾会在雨水的裹挟下随泄洪渠被冲进库区,河道内顿时变得脏乱浑浊起来。

  如今的清水河不仅仅是一条泄洪河,更是一条供市民休闲娱乐的景观河。为了达到河面1平方米内没有漂浮物的要求,就需要守河人尽快进行清理。这时,11号橡胶坝泵站的两条手划船便派上了用场。刘斌和同事登上一条船,一人坐船头,一人坐于船尾,摇桨向一片片垃圾带划去,筢子、大笊篱、铁锨等清理工具轮番上阵,漂浮物被统统装进了编织袋里,经常用不了1个小时,堆放在船中央的编织袋就能将二人身形完全挡住,谁也看不见谁。船满载后,他们会划到岸边。岸上的同事放下一条带有铁钩的粗绳,船上人将铁钩扎进足有五六十斤重的编织袋后,岸上人会将其拉上去,再扛到清运车上。一场大雨,往往要装满这样五六百个的编制袋后,才会恢复清水河往日的整洁。清理过后,刘斌还惊奇地发现,铁笊篱的网眼会被油脂完全堵住,变成了能盛水的“瓢”。

                           不断经受考验成长为中坚力量

  经过一年的打磨,虽然刘斌的实操能力还有待提高,但因为舍得下辛苦,他的进步大伙儿看在眼里。第二年进入主汛期后,一场几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不期而至。关键时刻,刘斌从容应对,在让同事刮目相看的同时,也赢得了身边人的信赖。

  那天深夜,休班的刘斌已睡熟,突然接到上级指挥中心的电话,要求火速赶回11号泵站,做好随时泄洪的准备。感到事态紧急,刘斌一骨碌爬起来,迅速驾车疾驰到泵站。走进泵房,他先收听对讲机里的最新指示,之后观察水位、流量,检查配电设备是否运转正常,再下到6米深的地库,开启控制阀门,为随时降坝泄洪做准备。一个直径近1米的阀门,通常一个成年男子揺开需要10分钟,但为争取时间,他铆足劲儿只用了6分钟。由于工作原因,自来到11号泵站那天起,刘斌就成为了一名应急抢险队员。因此,这样的应急场景已在他的脑子里重复了多遍。一切都在有条不紊中进行着,直到凌晨3点,洪水警报才得以解除。

  2017年,受到同事一致认可的刘斌成为了11号泵站的泵长。带领团队意味着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但凡遇到急难险重,他更是冲锋在前。不仅如此,细心的他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前在船上作业需两人协作,一人牵袋,一人用铁锨、笊篱往编织袋里装垃圾。他不断尝试,创新方法,最终将废涂料桶锯掉底部,套在编织袋上,这样一来不用有人专门将袋口撑开,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今年入汛后,由于降水较往年明显增多,给防汛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刘斌不得不经常吃住在单位,顾不上回家。但令他欣慰的是,已上小学5年级的女儿总会时常来看他,尽管他身上依旧散发着一股霉味……

  夜幕拉下,喧嚣渐息。每当刘斌静静地聆听着河水的流淌声,总会有一种回到家乡的亲切。没有了“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心障,此时的他正通过自己的方式,守护好他心中的第二故乡。

责任编辑:sunjix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