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外甥女”田占花悉心照料婆婆23年
  在嫁进夫家前,宣化区庞家堡镇花家梁村田占花的公公已去世,婆婆精神上有问题。别人的婆婆见了儿媳送金送银,可她的婆婆一见面就是一记耳光……  23年来,田占花不离不弃悉心

  在嫁进夫家前,宣化区庞家堡镇花家梁村田占花的公公已去世,婆婆精神上有问题。别人的婆婆见了儿媳送金送银,可她的婆婆一见面就是一记耳光……

  23年来,田占花不离不弃悉心照料婆婆,婆婆竟把她当成“外甥女”,在婆婆看来,只有外甥女才能这样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

  院内摆满蜂箱。

  田占花和小叔子媳妇一起照顾婆婆。

  田占花照料婆婆23年。

  特殊的见面礼

  在宣化区庞家堡镇花家梁村,田占花23年无微不至照料婆婆的故事,在村中传为美谈。

  她今年48岁,是涿鹿县武家沟镇人,18岁到宣化区一家鞋厂打工。在她21岁时,和男友认识并恋爱,男友是庞家堡镇人,当时他在啤酒厂上班,比田占花大1岁。

  在田占花男友22岁那年,他接到家人通知,说父亲病重,他急冲冲赶回庞家堡镇。因两人还未结婚,田占花没有跟随男友一同前往庞家堡镇,就在那一年,男友的父亲去世。

  田占花25岁时,和谈了4年恋爱的男友在庞家堡镇结了婚。两人从宣化回到庞家堡镇后,丈夫在矿上工作;田占花从事家务。

  田占花的婆婆今年81岁,一嫁进夫家,田占花不得不面临一个严酷的现实:婆婆精神上有问题,她经常不穿衣服就跑到大街上,还随处大小便。

  第一次见婆婆时,媳妇进了门,婆婆本该喜不自胜,可她不认人,上来给了田占花一记耳光。田占花特别委屈,别人结婚婆婆送金送银,自己结婚却吃了婆婆一记耳光。之后,婆婆还用鞋子打了田占花一次。

  田占花的丈夫在家排行为二,他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他家就是这样的条件,我们连婚礼也没办。”田占花说。自从嫁进丈夫家,田占花就和婆婆生活在一起,至今已有23年。

  儿媳成了“外甥女”

  在这个大家庭中,田占花的丈夫先结婚,之后是他的弟弟结婚,最后是他的哥哥结婚。

  田占花的大伯子在崇礼打工,大嫂也在崇礼;她的小叔子在廊坊打工,小叔子媳妇住在宣化。

  过去田占花一家和婆婆生活在花家梁旧村,各住各的。旧村没有学校,为了方便孩子上学,村民们陆续搬到八区来住。31岁时,田占花在八区买了一间半平房,一家人和婆婆从旧村搬到八区居住。从旧村到八区距离10公里,步行需2个小时;开车需40分钟。田占花一家住一间房,婆婆住半间房。田占花和婆婆在一起生活了四五年。

  后田占花大伯子买了一间半房,让母亲居住,田占花家住72号院;婆婆住73号院,两家紧挨着。婆婆单独居住后,田占花每天要到婆婆家,给她做饭。

  夏天,田占花买上一根雪糕,也先给婆婆吃。婆婆有时在别人家房前屋后大小便,村里人知道她有病,也不跟她计较,每次都是田占花去清理、打扫,还得给人家说些好话。有一次婆婆竟然在家中腌菜的缸里大小便。

  有时婆婆走丢了,田占花四下寻找,一见到田占花,婆婆就牵上她的手跟着田占花一同回家。

  田占花和丈夫育有一女一儿,女儿22岁,在北京打工,从事面包烘焙工作;儿子14岁,在宣化区读初二,每两个星期回家一次。

  花家梁村妇联主任高淑萍介绍:“有一次,我来到田占花家,当时她的儿子还没出生,婆婆坐在炕头上,她的丈夫和女儿也在,家中煮面条,田占花第一碗面条端给了婆婆,那时我就感到她是一个好媳妇。”

  尽管田占花的婆婆精神上有问题,但她也知道谁对自己好,别人的话她不听,她只听田占花的话。不知怎的,一直以来,婆婆都认为田占花是自己的“外甥女”。

  幸福的晚年

  田占花的丈夫在宣化打工,平时儿子学校开家长会,就由他去学校,田占花专心照顾婆婆。

  2012年10月,田占花家搬进楼房里居住,她的小叔子媳妇赵树丽也搬进同一栋楼房,赵树丽家住在2单元;田占花家住在4单元。赵树丽今年44岁,是张北县人,嫁到庞家堡镇,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读大学;二女儿读小学。

  就在同一年,村里建起幸福院,幸福院最初住12位老人,现剩6位老人。老人们的采暖、用电、吃饭等都由村里承担。田占花的婆婆住进幸福院。田占花家离幸福院步行也就五六分钟。

  赵树丽回到庞家堡镇并搬到楼房居住后,和田占花一起照顾婆婆。

  婆婆患有高血压,常吃降压药。住进幸福院后,婆婆患上脑梗,左半个身子不能动弹,但可以用右手吃饭。

  每天早上五六点钟,田占花就起床了,她来到幸福院,将婆婆的被褥叠好,夜里婆婆在被窝里尿湿了,田占花都要清洗干净,然后给婆婆换上干爽的衣服,再给婆婆身上扑上粉。

  一早上给婆婆洗洗涮涮,要花费2个小时,等邻居们出门,她早已将婆婆收拾停当。白天3顿饭,赵树丽到幸福院给婆婆打饭。晚上田占花再次到幸福院,婆婆睡觉自己脱不了衣服,田占花给婆婆脱衣服,铺上被褥,安顿她睡下才离开。

  田占花和赵树丽将婆婆的生活照顾得有条不紊,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对她们赞赏有加。

责任编辑:sunjixiao
张家口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hbzjkwmw@163.com
张家口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 0313-2011753
冀ICP备1102247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