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 脉 命运的捉弄

发表时间:2022-09-05 来源:张家口文明网

  “田来离开整整九年了。儿子很像他爸,有时候我觉得好像又看见了他……”她抬起左手,轻轻拭去眼角不知何时流下的泪水。

  她叫路金娥,国家税务总局张家口市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干部。

      1990年7月,路金娥从河北税校毕业,自此,她仿佛坐上了人生的顺风车。她性格阳光、开朗,对生活充满希望。先后进入张家口市税务局直属一分局、市地税稽查局、税源监控分局工作,有着一份令人羡慕的好职业。丈夫田来1990年7月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分配到当时效益颇好的张家口制药总厂,1997年7月,企业改制实现中外合资,田来晋升为公司董事会秘书、行政部经理,待遇优厚、前程美好。1994年3月两人走进婚姻殿堂,1995年12月宝贝儿子出生,一家人恩爱和美,路金娥内心荡漾着甜蜜和幸福,她享受着生活的美好。

  命运在永不停息地转动,谁也无法掌握转轮,无法知道命运何时停,何时起,所以世人总会有自己的悲哀和无奈。

  路金娥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冬天。

  1999年11月5日,一纸诊断书如晴天霹雳打破了这个家的平静,田来被确诊患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路金娥不敢相信这个残酷的现实,她的大脑一片空白。北大人民医院的医生告诉路金娥,这种病康复概率很低,病人生命最长维持20年,如果转成急性,生命难保。看到丈夫瘦弱的身躯蜷缩在病床上,脸色苍白、目光呆滞,三、四天不说一句话,路金娥的心都碎了,悄悄地擦着眼泪。当时的她只有30岁,田来31岁,儿子4岁,她无法想象自己幸福美满的家,将会变成什么样?

  “老婆,你不用瞒我,我知道我没救了。”丈夫懂得医药,一句话让路金娥失声痛哭。她紧紧地搂住丈夫:“我要救你,我不让你走啊!”

  为了这个承诺,路金娥在夜里想了又想,不肯睡去。往日的记忆总在她的脑海里慢慢地累积,无法抹去。

  在药物化疗、打干扰素避免病情恶化的同时,路金娥找来田来的哥哥、姐妹商议,要为丈夫做骨髓移植。令人欣慰的是,二哥、三哥符合配型条件并争着为弟弟捐髓,血脉亲情在这一刻显得弥足珍贵,也让路金娥沉重的心感受到一丝真情和温暖。善良、孝顺的路金娥一再叮嘱家里人,千万别把田来得病的情况告诉公婆,他们年逾古稀,还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

   

  生命的渴盼    

   

  “2000年1月28日,骨髓配型成功。”

  “2月21日进无菌仓,打大化疗。”

  “3月2日,进行骨髓移植。”

  “4月1日,出无菌仓。”

  “5月12日,第三次住院治疗结束。”

  ……

  细心的路金娥以日记的方式记录着丈夫的治疗进程。

  时间在变,人心在变,但我们渴望的归属感却一直没有变。希望有一人常伴左右,孤独寂寞的时候有人陪,难过委屈的时候有人懂。大剂量的化疗让路金娥的丈夫非常痛苦,剧烈的呕吐常使人无法保证药物和食物摄入,导致治疗延期,甚至半途而废。路金娥每天与丈夫通话,鼓励他坚定治疗的信心。由于丈夫免疫力严重低下,外面卖的东西一律不能吃,路金娥就在医院附近租房,买来甲鱼、牛骨、鸡、鸽子蛋给田来炖汤补充营养。为了保证丈夫在大量药物刺激下顺利进食,她每次都把青菜用干净的水浸泡几个小时,一根一根地摘去蔬菜的茎,剩下嫩嫩的小叶子,即使是嫩菠菜,她也要摘去茎,甚至是叶子中间的茎脉,留下叶子的边缘,做成精致的流食。这份细心连医生都特别感叹,夸她是个难得的贤惠媳妇。她还买了大量专业书籍,学习内科、外科、护理知识,学会了输液、打针、治疗烤电等技能。丈夫的日用品,内衣、外衣等,坚持每天两次用开水、紫外线消毒,因为她知道,哪怕一点点的感染,都可能夺去丈夫的生命。

  周到的护理,心与爱的呵护,丈夫田来在无菌仓进行骨髓移植期间未发一次高烧,在同期病友当中用时最少,安全地结束了骨髓移植。但是,随之而来的严重排异反应却让路金娥始料不及。口腔粘膜脱落、间质性肺炎等等,一个接一个,丈夫在死亡线上挣扎,路金娥也在紧张、忙碌、痛苦和期盼中备受煎熬。毛巾热敷,擦洗身体,洗脚,换洗衣服、床单,消毒……路金娥的爱更细致入微,饭菜更加精细,饺子做成大拇指大小,汤不冷也不热,用吸管直接送进喉咙,避免口腔大面积溃疡与食物摩擦引起的剧痛……

  那是一段怎样艰苦的岁月啊。

  漫长的治疗不仅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医疗费用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路金娥在四处筹钱保证治疗的同时,还要精打细算,支付巨额的医疗费。化疗和骨髓移植期间需要大量输血和血制品,有一次,路金娥发现丈夫输的血制品价格比北京的病友高出近一倍。经咨询医生得知,外省、市病人使用北京血库血制品,需高价付费,只有在北京献过血,才能使用平价血。一天,路金娥趁丈夫熟睡的功夫,前往西直门一家商场门口的献血车,一次性献血400毫升,然后又悄悄地回到丈夫身边,此时的路金娥身心疲惫,但想到能为丈夫治疗节省了一大笔费用,心里却非常踏实。

  2000年11月中旬,田来挺过了排异反应,夫妻俩第四次出院回家。由于丈夫的免疫力依然很低,要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路金娥一个人承担起照顾丈夫的责任来。她除了饮食起居之外,通风、消毒、紫外线杀菌、按时吃药、观察丈夫的细微变化等等,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将对丈夫的陪伴照料做到了极致。

  时间是一把尺子,丈量着她每一寸的坚持和付出。

  在路金娥的悉心照料下,丈夫田来在与病痛的顽强抗争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他不仅病情有所好转,生活能够自理,偶尔还能给妻儿做顿饭,路金娥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重新在心中燃起。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团聚的日子总是难忘的。这样幸福的时光仅仅维持了不到半年,生活的不幸再次袭来。

  2004年5月的一天,路金娥发现丈夫走路总是走偏,视力模糊,说话有些含糊不清。她心中有了不好的预感。来不及多想,她连忙带着丈夫前往医院检查。丈夫再次住进了医院,在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后病情非但不见好转,反而日益加重。路金娥心里那份不安的预感更加强烈了。她紧紧攥着丈夫的病历,疯一样地闯进北京各大医院求诊,看着医生无奈地摇着头,耳畔传来绝望的声音:“严重并发症,没治了,准备后事吧”。路金娥摇晃地走在回去的路上。当她看到眼前瘦骨嶙峋,大小便失禁,双眼失明,神志不清的丈夫,强忍着内心的悲痛,脸上挤出一丝笑容。

  北大人民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路金娥的爸爸、妈妈来了,张家口市税务局领导、稽查局领导和同事们来了,丈夫的兄弟姐妹来了,看到田来的病况,大家的心情异常沉重,感叹命运对路金娥夫妻怎么就这样残酷呢?

  靠在医院走廊的墙壁上,泪水伴着无助和绝望,浸透着路金娥的心。有的亲友劝她早点带丈夫回家,好歹能让家里人看上他最后一眼。

  难道丈夫就这样走了吗?不,绝不!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路金娥哭喊着哀求经过她身边的每个医护人员:“告诉我,怎么治?告诉我,怎么治?”医生护士无一不为之动容。

  终于,在北京宣武医院一位专家的积极建议下,经过令人揪心的开颅手术,化验大脑切片,医生确诊田来得的是非常罕见的脱髓鞘白质脑病,是骨髓移植排异反应的并发症,当时全国也仅有5例,尚无人治愈存活。治疗方案只有一种,连续7天大剂量使用激素可能带来两种结果,保住性命或当场死亡。路金娥考虑再三,决定哪怕有一丝希望,也不放弃,她要陪着丈夫闯这道鬼门关。

  或许是她的爱与真诚感动了上苍,奇迹真的出现了。第八天的清晨,病床上的丈夫慢慢睁开了双眼,轻轻地对着路金娥说:“你,穿的是不是带花格的衣服?”一句话,让期盼已久的路金娥和三位亲人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北京的夏日,火辣辣的日头下,路金娥默默地守护着丈夫,为他翻身、接大小便、擦身、换尿不湿、按摩,发高烧时用酒精擦手心、脚心,敷冰袋。高于常人几十倍的大剂量激素,刺激人的神经,也折磨人的精神,看着丈夫一点点地配合,仿佛一个努力的孩子,路金娥禁不住地心疼。这时的她,再也不会埋怨他的笨拙。

  田来,也实在离不开妻子了。他极度依赖妻子,只要妻子不在身边,他就像没了妈的孩子一样恐慌、无措,甚至用不吃饭、不服药、不输液来反抗。路金娥太了解丈夫了,除了一点一滴的细心照顾,她更柔声细语地开导丈夫,让他安心、开心。虽然路金娥比以前更加辛苦,但生离死别的痛楚,将夫妻俩的心,更加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路金娥就这样生活在对丈夫的呵护中,泅渡着温暖而平淡的岁月。

   

  爱的坚守

  《朗读者》里有一段话: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世界上最好的爱,是陪伴,而陪伴不是时间概念,它是有血有肉、有温度的、有爱的内容。路金娥用行动诠释了爱的内容,用坚强托起生生不息的希望。

  白质脑病治疗之后,田来的病情基本稳定,但身体仍很虚弱,不能工作,也无法承担家务,除了吃饭、洗脸、刷牙、上厕所外,其他仍难以自理。已身心俱疲的路金娥仍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守护的责任和生活重担。

  这是一个奢侈的梦想!

  这是一段艰难的旅程!

  的确,漫长的岁月中,丈夫是这个家的支柱。虽然疾病缠身,寡言少语,却温和憨厚,像一个木讷无言的引路人。路金娥说,他就是这个家的定心丸,这个家的守护神。

  路金娥受得生活的苦,却没有沉浸于悲观怜悯的情绪中,而是像一剂剂慰藉人心的良药,不仅给予爱人受伤的心灵些许安慰,而且让她学会苦难后怎么样去反思、怎么样去总结自己走过的路,怎么样坚强勇敢,怎么样站起来面对未来的生活,帮助家人们在痛苦中洗去心尘,让生命重新萌发力量。

  她爱丈夫至深,她要丈夫活着,好好地活着。可路金娥毕竟是一个女人啊,有着自己的心事,自己的脆弱,面对病患的丈夫、年幼的孩子、艰难的生活,她也曾苦闷彷徨。望着丈夫可怜、无助的眼神,她不由回忆起他们曾经的爱和幸福。丈夫田来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学业、工作都出类拔萃。在与外企谈判合资过程中,他担任中方谈判代表之一,钻研药学英语,在项目考察、资料整理、谈判翻译等方面,展示了出众的才华。田来性格善良温厚,内敛理性,婚前婚后没有对妻子发过一次脾气,那份爱深深地印在路金娥的心里。当丈夫处于危难之际,她毅然承担起妻子的责任,用爱回馈丈夫。14年,其中的艰难和苦涩可想而知。大量的药物损伤了田来的肠胃,一次午饭过后,丈夫刚刚午休不久,就忍不住要吐,还没等路金娥拿来痰盂,他已控制不住,“哇”地吐在了床上。消瘦的路金娥使出全身力气,帮丈夫翻身,拿掉弄脏的枕巾、枕套、床单等,一件件换新,然后把脏的东西洗干净。晾晒的地方不够,就搬出电扇来吹。但还没等她喘上一口气,丈夫大小便失禁,把床铺重又弄得污秽不堪。坐在洗衣盆旁边,疲惫不堪的路金娥难过地哭了。“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算个头啊!”

  多少个日日夜夜,路金娥曾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然而,看着丈夫清瘦、愧疚的脸庞,想起自己的承诺,亲情与爱油然而生。

  她下定决心:即使再累,也不放弃。

  正是对丈夫田来深深的爱,支撑着路金娥忠贞不渝地守候在丈夫身旁。正是路金娥的精心照料,延续着丈夫的生命。在携手与命运抗争的岁月里,他们的爱与亲情非但没变,反而愈久弥坚。

  她爱儿子至深,她要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一个满是血脉亲情的家。这些年,路金娥一边抚育儿子,一边照料丈夫,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维系着这个三口之家。在路金娥的言传身教下,儿子聪明伶俐,身心健康,性格开朗活泼,学习成绩优异,并没有受到爸爸长期患病的影响。儿子六岁多的时候就能帮助妈妈料理家务,给爸爸做早点、帮助吃药,讲故事、说笑话。在一段时间里,田来病情不稳,经常发烧,有时还要住院挂急诊。一年冬天,夜里九点多,田来高烧39.6度,路金娥搀扶着丈夫,10岁的儿子提着被子、吸管、手纸、水杯、尿壶、毛巾等常备用品,颤抖着下楼,准备赶往医院,恰巧遇到楼下居住的同事老吴。老吴赶快帮着背田来上车、搬行李、送医院。得知这些情况,身强体壮的老吴不由地地感叹:“小路,你太不容易了,也真不简单啊!”

  她爱生活,她要享受正常家庭的美好、温馨。一个阳光、开朗的女人本该享受生活的美好,但丈夫患病,使她的家庭生活阴云笼罩。路金娥哭过、苦过、累过,但每次难过之后,她总是用“哭也是活着,笑也是活着”的话语调适自己的心态,挺起脊梁,用最美好的年华,托起美好生活的希望。良好的生活情趣可以放松紧张的情绪,驱走身心的疲惫,享受生活的美好。路金娥也有自己的生活情趣,她侍花弄草,装饰家居,凡是别人家有的,她家一样也不少,她绣的十字绣构图精巧、色彩华美,看到的人无不啧啧称赞。她陪伴孩子玩轮滑、练游泳、上二课、学美术,一样都不耽误。她努力排解家中沉闷的气氛,把单位里、社会上的新闻趣事讲给全家人听,渐渐地,路金娥家里的笑声多了,家人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多了。

  她爱工作,她要让人生焕发新的光芒。在丈夫病情稳定后,路金娥便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面对不同的岗位,她始终勤勤恳恳,尽职尽责。路金娥每天早早起床做好早点、整理家务,按时上、下班,从未因家庭困难而让单位给予特殊安排。到外地出差或下县、区企业查账,对别的同事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任务,但对路金娥来说则是“大事”,比如到宣钢检查税收一个月,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她要事先将丈夫、孩子托付给父母、弟妹两家照顾、接送,来一番 “全家总动员”,逐项安顿好,才能安心出去工作。回来之后,她还要归纳检查情况、整理资料、核对数据、制作检查文书等,每项工作都做得细致、准确。她勤奋钻研业务,工作扎实出色,特别是在困难面前彰显的优秀品格和敬业精神,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敬佩、赞誉,多次被张家口市税务局授予“优秀公务员”、“查账技能标兵”、“人才库成员”等荣誉称号,2007年1月,她光荣入党,2010年10月,晋升为副主任科员。

   

  善良,人生最亮的灯

   

  善良,是一个人最好的底牌。人生在世,唯有保持善良,才是最好的出路,因为善良的人,才会受到眷顾。善良的人,心中向阳,善良做人,心安一生。

  14年来,路金娥和她的家从未孤单过,亲人们是她坚强的后盾,方方面面的关爱从未停止过,一颗颗爱心在他们夫妻周围汇聚,陪伴他们走过最艰难的时刻。

  如果说姓氏和血脉的传承,是属于肉体、实质的传承的话,那么它终将有湮灭的一天。精神的传承则属于虚幻的传承,它包括善良、仁爱等各种能感觉到,却触摸不到的内心需求。

  路金娥的父母与田来的父母都是善良的农民,既有相似的艰难生活,更有淳朴坚强的性格。当灾难降临的时候,路金娥的父母对女婿没有半句怨言,他们心疼女儿,更把女婿当儿子看待,用微薄的收入、无私的挚爱,抚慰着小夫妻俩。2001年下半年,田来度过感染危险期之后,因长时间的劳累、焦虑,路金娥身体消瘦、血压较低,几乎快要支撑不住。爸爸、妈妈年近六旬,田地里活计很多,家里也有一摊子事,妈妈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但老俩口克服许多困难,主动住到女儿家,帮助照顾女婿,端饭喂药,洗洗涮涮,忙里忙外,一住就是10年。路金娥的弟弟、妹妹经常过来帮忙,照看年幼的外甥,还在治疗费上给予很大支持,几乎成了她家的“提款机”。田来的三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虽然都生活在农村,但是为了挽救亲人的生命,兄妹争相为弟弟捐献骨髓。三哥在做了骨髓移植手术的第二天清晨,就不顾危险,蹒跚着来到弟弟的病房窗外,隔着玻璃深情地望着弟弟,希望弟弟早点好起来。亲情是多么可贵,正是血脉之亲让路金娥一家远离了生活的孤独悲凉与困苦。

  她是一个打不败的女人,更是一个“能扛”的女人。

  1999年和2004年丈夫在北京住院,治疗费高达80多万元,在张家口治疗期间,丈夫每次输液的费用也在1000多元,而当时路金娥的工资仅有900多元,后来虽然达到2400多元,但是对于高昂的医药费来说仍是杯水车薪。一家人既要治病,又要生活,困难可想而知。尽管如此,但路金娥并没有向组织伸过手,没有提出过特殊要求和照顾。

  14年的真情坚守,路金娥感动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从丈夫第一次住院起,来自身边的关爱从未停止过。张家口市税务局、稽查局的领导,金娥、田来的许多同事、同学,都去医院看望过他们,送去各种慰问品、慰问金和真诚的祝福,路金娥的税校同学还组织了捐款,使他们倍感温暖。稽查局领导多次到田来所在的合资企业,协调解决医药费、工资等问题,还经常关切地询问路金娥家中的困难,尽力帮助解决。有事用车,路金娥一个电话,同事们无论多忙,都会放下手中的事情赶到她家。丈夫所在的公司,在中方控股之时,企业领导对田来的治疗也给予了很大支持,支付了前期治疗的大部分医药费,大大减轻了金娥一家的经济负担。田来发病之初,他的同事们四处寻找最好的医院,办理住院手续,筹措医疗费等,无不尽心尽力。田来的同学们还主动放弃休息时间,来北京照顾他……一份份真情、一颗颗爱心,一股股暖流,抚慰着路金娥夫妇受伤的心灵,成为鼓舞他们与命运作抗争的巨大精神力量。

  2013年,路金娥的丈夫田来永远地离开了她。

  丈夫的离世,使她的心像被掏空了一样,但她仍是坚强的。“善良的爱人,上天会保佑的!他此刻在天堂保佑着我和儿子!他更希望今后我们能幸福平安!”尽管那份珍贵的亲情在弹指之间会稍纵即逝,但留给路金娥的却是烙在心底的美好回忆和无尽的思念。

  2022年是田来离开的第九个年头,丈夫离开的九年,路金娥独自经营着自己的生活,日子过得平淡而充实,儿子已大学毕业留在北京工作。“让儿子成为一个乐观的人是我这一生最大的成功。我想告诉他,我做到了……”她拭去眼角的泪,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那一刻,仿佛所有的希望与爱有了着落,那是血脉的传承,她实现了对丈夫的承诺。

  世间的每一个存在,都将随岁月飞逝云散,尽成往事,但爱和善良将永久跳动着动人的曲调。唯有爱和善良、不畏岁月的侵蚀,照亮绚丽的人生之路。

   

   

  作者:白萱

  联系电话:13931337183

  通讯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建国路39号报业大厦

责任编辑:yuanbo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