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争”光荣榜丨“文明市民”洪剑明:康保遗鸥的“形象大使”

发表时间:2023-11-06 来源:张家口文明网

  洪剑明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湿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遗鸥,意为“遗落之鸥”,是人类发现最晚的鸥鸟,只在干旱半干旱高原荒漠的湖心岛繁殖,被称为高原上“最脆弱的鸟类”,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全世界遗鸥数量不足2万只,每年在康保栖息繁衍的就达8800余只,这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遗鸥栖息地与繁殖地。

  遗鸥的“康保故事”要从9年前讲起。2014年,洪剑明带领研究团队来到康保县康巴诺尔湖考察,湖心岛上空千鸟翔集的壮观景象吸引了他们的目光。经过仔细辨认、检索和向著名鸟类专家求证,这上千只鸥鸟竟是遗鸥。 洪剑明是一名中共党员,他连续10年组织研究团队和研究生开展遗鸥繁殖地和周边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包括承担了康巴诺尔湖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张家口坝上水土资源优化配置与实施对策研究”、“新建遗鸥觅食湖淖生态系统构建”、“干涸的刘英地淖生态修复”项目、阿拉善SEE基金会“张家口坝上遗鸥繁殖地调查”、中国地质监测院“张家口水体景观调查与保护”、北京市科委京津冀协同创新推动课题“张家口坝上地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示范推广”等多项课题。通过生态修复将康保县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遗鸥繁殖地并成功申请全国唯一一处“中国遗鸥之乡”,并为沽源、张北、怀来、阳原、涿鹿、尚义等县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公园建设和湿地保护修复都做出了贡献。

  遗鸥带动了康保的旅游热,更带动了康保人民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绿色意识。洪剑明为加强我市湿地保护的科技支撑,2019年5月,他推动首都师范大学与张家口市共建京张湿地保护修复科技示范中心,在沽源县、康保县、张北县和怀来县下设4个分中心。同年7月,洪剑明被北京市委组织部选派为首都专家支援张家口市生态建设。

  为此,洪剑明成了康保遗鸥的“形象大使”,也成了康保湿地保护修复的“首席顾问”,并2021年当选为康保县十一届政协委员。2022年他被推选为河北省人大代表候选人。

  2022年3月,洪剑明起草的张家口坝上生态建设全国政协提案获通过,11月,他组织了北京生态学学会的“北京-张家口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论坛”,在张家口市和多个县区都设立了分会场。10年来,洪剑明为张家口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和首都两区建设做出重要贡献。(记者:孙继肖 美编:冯舒婷)

责任编辑:sunjix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