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松
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节水是解决水安全问题的关键。据悉,《节约用水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节水工作的丰富实践,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转化为制度规范,全面、系统规范和促进节水活动,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为方便广大群众理解政策,现对《条例》解读如下:
一、《节约用水条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条例》共六章五十二条,明确节水工作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立政府主导、各方协同、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节水机制;加强用水管理,包括编制全国节水规划、组织制定国家用水定额等;完善节水措施,包括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发展节水灌溉等;强化保障和监督,包括健全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等;对违法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
二、制定《节约用水条例》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保障国家水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节约用水条例》在总体思路上立足基本水情、力求全面系统、确保切实可行、做好制度衔接。
三、如何进一步加强用水管理?
(一)加强用水定额管理
对主要农作物、重点工业产品和服务业等实行用水定额管理。
(二)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和计划用水管理
按行政区域对年度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对用水达到一定规模的单位实行计划用水管理。
(三)规范用水计量和水价制度
明确用水实行计量收费;建立促进节水的水价体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水资源状况、用水定额、供水成本、用水户承受能力和节水要求等,完善水价形成机制。
(四)控制高耗水产业项目建设
规定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地下水超采地区应当严格控制高耗水产业项目建设。
四、节水措施都有哪些?
(一)推进农业节水增效
1、规定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和农业用水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和旱作农业;
2、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3、加强农村生活供水设施以及配套管网建设改造。
(二)推进工业节水减排
1、要求工业企业采用先进、适用节水技术、工艺和设备;
2、高耗水工业企业推广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措施,用水水平超过用水定额的限期进行节水改造;
3、新建、改建、扩建工业集聚区统筹建设相关设施,实现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
(三)推进城镇节水降损
1、规定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
2、建立供水、用水管网设施漏损控制体系,支持老旧供水管网设施改造;
3、推动降低建筑运行水耗;
4、要求水资源短缺地区城镇园林绿化优先选用节水耐旱型植被,采用节水灌溉方式,严格控制入造河湖等景观用水。
(四)促进非常规水利用
1、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将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
2、统筹规划建设污水资源化利用基础设施;
3、城市绿化等优先使用再生水;
4、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水平;
5、积极开发利用海水资源。
五、怎样进一步强化保障监督?
(一)激励和保障方面
1、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健全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
2、对符合条件的节水项目给予补助;
3、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节水项目建设运营;
4、鼓励发展节水服务产业;
5、支持开展水权交易。
(二)监督考核方面
1、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明确监督检查措施;
2、建立举报制度;
3、将节水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范围。
六、哪些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对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的、耗水量高的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等违法行为,规定依照水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