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颖 杨希恒 王大庆 孙媛 通讯员 李文江)6月3日,我市某企业在履行完全部欠付的12万余元工程款后,桥西区人民法院依法将其失信信息屏蔽,并为企业出具《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证明》。据悉,今年我市法院通过“信用加油站”活动,共为26家失信企业重塑“诚信”,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为有效减轻法院强制措施对被执行企业信誉的影响,助企业稳固生产经营,今年3月起,我市法院与市工商联合作开展了“信用加油站”活动,通过入商会进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宣讲、对主动履行生效文书义务的被执行企业出具《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证明》的方式,促进企业信用修复。
某企业欠工程款近千万元,因标的过大,执行人产生了“躺平”心理,对法院责令其报告财产等执行行为抵抗情绪严重。后企业负责人通过参加“信用加油站”宣讲,得知只要有主动配合法院工作就不会导致失信,重塑了信心,积极履行。后在执行法官积极协调下,该企业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分期履行和解协议,案件圆满解决。
两个多月来,我市两级法院选派资深法官成立宣讲小组,以“司法程序中失信的纳入条件、诚信修复的程序”为主题,共对全市30家商会172家企业现场进行信用修复宣讲。在近30场宣讲中,法官们围绕善意文明理念强化信用修复措施等热点进行讲解,并现场解答商会企业家们提出的法律问题,对企业潜在风险进行了预警分析,提升企业经营者的法律意识,从而完善企业经营。
据悉,市法院将把“信用加油站”作为服务企业的有效平台,建立起以市中级人民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各法院执行局长、各商会秘书长为联络员的“信用加油直通站”,长期开展对市场主体失信原因评估、信息共享、分类施策、司法咨询等服务,及时了解企业潜在矛盾隐患,将矛盾隐患化解于萌芽,助力企业发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