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十三号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为己任,着眼于凝心聚力、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该村被评为“美丽乡村省级精品村”,入选河北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和国家级“旅游扶贫示范村”。
一、抓平台强基础,拓宽精神文明建设广度
一是夯实阵地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配套完善文化设施建设。拓展图书阅览室300平米,购书2000余册。延伸文化墙2400平方米。新建村民文化广场、“石磨人家”“十三号御笔坊”等实践基地11处,提升和丰富文化内涵。建成144套特色窑洞宾馆,打造50间高端民宿,配套“休闲农庄”采摘园150亩,种植吊蔓西瓜、水果西红柿、草莓,万寿菊50亩,提升旅游品质。2023年以来,每年接待游客达5万人次。
十三号村文化墙、采摘园、图书馆、休闲农庄
二是创新推动机制。按照“月月有计划、周周有行动、天天有实践”工作目标,村文明实践站根据村旅游旺季和淡季,制定切合实际的活动计划,由村支委吕爱霞专人负责推进和实施,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有人抓、有人管。
十三号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三是用活阵地平台。聚焦尚义记忆博物馆、美术馆、村史馆、民俗馆、农耕体验园、安全教育馆和健身场、乡村大舞台,丰富了全村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了服务群众的阵地网络,同时也传承了本村历史文化。
十三号村“乡村记忆”实践基地
二、抓队伍强服务,延展精神文明建设深度
一是建强群众身边志愿服务队。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以乡村文化人才、科技能人、“五老”人员、创业返乡人员、群众性活动带头人为重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邻里帮、阳光助残、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队6个,化解了残疾人潘贵、五保户李贵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村志愿服务队伍为老人开展服务
二是发动“先锋”志愿者。以村“两委”为骨干,动员党员和村民代表积极响应,结合主题党日积极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活动、关爱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效应有效发挥。
村主题党日开展理论宣讲、关爱帮扶活动
三是发动“巾帼”志愿者。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2023年以来,通过邀请县妇联开展“家政培训”“手工编织”培训等文明实践活动,带动15名“村嫂”以一技之长实现本村窑洞宾馆就业。
十三号村就业培训
三、抓落实强实效,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温度
一是理论宣讲传播党的“好声音”。制定“文明实践日”宣讲计划,请县委党校讲师团老师讲党课,用好村“党员”宣讲队,采取“宣讲党的微理论+现场互动交流”模式,向群众宣传国家方针政策、普及法律法规知识,推动理论宣讲全覆盖。
十三号村党员“二十大”理论宣讲
二是“文艺服务”点亮群众文化生活。组织村民成立“锣鼓队”“二人台自乐班”“秧歌队”“女子健身舞蹈队”等10多个文体活动组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村民文艺活动
三是典型评树,示范带动。按照“双争”活动要求,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模范家庭”“美丽庭院”等各类评比活动。2020年冬组织村民到北京参观,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村民爱党爱国、崇尚科学的高尚情操。
村民北京天安门之旅
四是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村风。充分发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作用,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大力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活动8次,着力整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丧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陋习,切实提升村民的文明道德修养、倡导文明新风意识。
县七夕相亲大会在十三号村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