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院村位于哈咇嘎乡政府东北约7.5公里处,距康保县城45公里,全村土地面积14710亩(耕地5763亩、林地3300亩、草地5527亩、村庄占地120亩),全村共373户873人,其中常住人口126户242人。党员29人、在村党员11人。
近年来,沙院村统筹“空心村”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采取4村并建的方式,新建住房180户11475㎡,集中建设养殖区78户28000㎡,集体年增收益3.09万元, 实现了中药材种植加工、康养生态旅游等产业。
近年来,沙院村坚持党建引领,推出自治为基础、法制为保障、德治为教化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助力乡村振兴。
(一)自治强基增动力
一是实施网格化管理。全村设置1个总网格,18个微网格,每个网格覆盖10户。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村两委干部、党员中心户、村民代表、村红白理事会成员等任网格员。定期召开网格员例会,把村民大事小情、矛盾纠纷调解、人居环境整治、土地流转、政策宣讲等工作全部落实落细到网格,实现发现问题在网格、解决问题于网格、服务村民在网格。今年以来,依托网格化管理,排查解决各类矛盾隐患20余件,服务群众150多次。
二是遵守村规民约。及时有效开展村规民约宣传活动,让村规民约户户皆知、人人会背。建立健全红黑榜,推行积分管理,对遵守村规民约好的村民纳入红榜,对遵守村规民约不好的村民纳入黑榜,并对照村规民约设置相应的分值,半年一次、一年两次公布遵守情况,通过奖优罚劣,激发村民遵守村规民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是推行议事公开制度。推行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内容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制度。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政策“明白人”在村庄治理中的教育引导带头作用,推进村庄民主自治向纵深发展。
(二)法治保障固根本
一是成立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成立由党支部成员、党员代表和3名有威望、有经验、善调解的村民组成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对全村矛盾纠纷进行排查预警、分析研判。对接乡司法所、乡派出所、县法院调解工作,强化服务、耐心调解,把大事小情全部解决在村内、化解于萌芽。
二是加大普法工作力度。邀请县乡司法部门,深入开展法律进村入户活动,普及法律法规,教育引导村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自觉维护社会秩序。今年以来,共邀请县乡司法部门到宣传讲解《民法典》等法律法规3次,村民参与率达到90%以上。
三是培育“法律明白人”。推选有公心、有热心、有文化的村民参加县乡组织的政策法律培训活动,接受政策法律培训,掌握政策和基础法律知识,在村里长期担任“法律明白人”,通过集中讲座、入户宣传、发放资料等形式,让村民对党的农村政策和身边的法律法规了如知掌、应知应会。今年,“法律明白人”宣读政策和法律6人次,受众1500人。
(三)德治教化树新风
一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出台积分兑换办法,设置发展经济、移风易俗、环境卫生等8类积分标准,把村民参与文明实践行为转化为相应的分值,并进行积分。党支部每月组织开展一次积分赋分评议会,每季度在村委会组织举办一次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活动,村民用文明换积分,用积分换商品。三年累计兑换奖品价值1.5万元。
二是评选典型示范户。以破除陈规陋习、传承优良家风、弘扬社会新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每年开展一次“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最美女婿”“最美媳妇”等评选活动,选树一批村民身边的模范典型,带动村风、民风、家风好转。先后有150多户被评为典型示范户、90多人被评为最美。
三是开展移风易俗系列活动。结合时代特点,贴近村民需求,发挥村红白理事会作用,开展抵制高价彩礼和孝老、爱老、敬老宣誓,倡导婚嫁婚娶新风和厚养薄葬理念。依靠村道德评议会,持续开展道德评议禁毒禁赌、家事家风等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目前,12名在外务工男女青年与党支部签订了抵制高价彩礼协议书,98%的家庭作出了厚养薄葬承诺,100%的家底成员自觉杜绝黄赌毒。
沙院盛开文明花,让文明成为村民的一种生活习惯,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基层治理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为建设和美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