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锁阳关和樊梨花的传说

发表时间:2024-09-28 来源:

  在宣化与赤城之间,有一座雄关要塞——锁阳关。它地势峻邈,被誉为“一关扼喉”,宛如天然的门户,屹立在苍茫的大地之上。历史的长河中,这座古关见证了无数的荣耀与沧桑,每一块石头、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image.png

  锁阳关是龙门山上的一处隘口,每当朝暾、夕阳之际,关东西各村庄望之,宛若被其封锁,故称“锁阳”关。据康熙五十一年编修的《龙关县志》记载:“龙门山,在城西南二十里,山上有关,额曰‘控御’,碑曰‘锁阳’,关曰‘龙关天险’。二门之间,南北西面,甃石为墙。北有将台,相传唐代女将樊梨花曾守此关。关西山下有城堡,故明设官防守,今有戍楼存焉。

image.png

  相传,樊梨花曾统兵五万,镇守锁阳关。她和叛军韩明、韩凯大战了两个春秋,最终以大破龙门阵先捷。后来,樊梨花与薛丁山结为夫妇。她有了身孕后,便暂时离开军营,到山西绛州与婆婆居住。

  当时,番将杨藩经常骚扰大唐边境,掠夺物资,屠杀边民。太宗李世民为了稳固疆域,统领大军,御驾亲征,直奔锁阳关。杨藩相貌丑陋,但武艺高强,还会妖术。听说唐王叫阵,杀下关来,尉迟敬德和薛仁贵都不是他的对手。随后,杨藩施展法术,引来海水,移动大山,将唐军困在一条峡谷之间。徐茂公知道能打败杨藩的只有樊梨花,就派程咬金突出重围,赶赴绛州,请樊梨花到锁阳关救驾。婆婆考虑到樊梨花身怀六甲,不肯放行。樊梨花则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说服了婆婆,随程咬金日夜兼程来到锁阳关。

image.png

  第一天她与杨藩打了个平手,未分胜负。第二天再战,樊梨花在战场铺满了锁阳关盛产的磁铁,还卸去自己战马的铁掌。杨藩战马被磁铁所吸,动弹不得,被樊梨花一箭射死。尸首落马,被樊梨花一刀劈成两半。随后樊梨花放走海水,移开大山,救出太宗及被困大军。

  锁阳关上有许多遗迹,据说都是樊梨花当年留下的。在关口右侧的一块石头上,可见大片的紫红色瘢痕,据说是樊梨花刀劈杨藩时喷到上面的血迹;在另一块石头上,有碗口粗二寸深的臼形石坑,据说是樊梨花战马踩出的蹄印;还有一块卧牛石的上面,隐约可见几个脚印,据说是樊梨花的点将台;关东南有一处荒草梁,据说是樊梨花的放马场,今称黄草梁,关南有个南仓堡,据说是樊梨花屯粮的地方,今称下仓;关东南有个姜家寨,据说曾是樊梨花部将姜宣扎营之地。

image.png

  这段荡气回肠的传说,为锁阳关增添了一抹峻壮神奇的色彩。后人站在这里,仿佛能够听到金戈铁马的声音,感受到那份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节。

  锁阳关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力量和文化的魅力,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震撼和感动。在未来的日子里,锁阳关将继续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秀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更多的游客。而我们也应该倍加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让它们永远熠熠生辉,为我们的生活和文化注入更多的活力和灵感。

责任编辑:fengshu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