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志愿服务,爱老帮困;榜样力量,引领风尚……这是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张北县发生的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是城市“颜值”的提升,更多的是城市精神的聚变。这一年,张北扎实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文明新风拂面而来。
■加强文明培育 弘扬道德之美
早上晨跑时,居民张女士经过自家小区宣传栏时,被一个个“孝老爱亲”“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故事所吸引,她说:“这样的宣传方式很好,咱们在家门口就了解到了自己家乡的好人好事,广泛传播正能量。”
文明进步需要道德涵养,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去年以来,张北县各级常态化开展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儿媳”等评选,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他们有退而不休赋能乡村振兴的郭耀,有身残志坚投身医疗事业的段昕,有带头成立雷锋队传递城市温暖的郭小龙,平凡的名字,感人的故事刷新了城市风貌,在全社会营造了崇德向善、致敬模范的良好氛围。
在深化文明培育过程中,该县深入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以“爱党、爱国、爱家乡”“身边好人”评选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双争”活动,组织千名志愿者持续开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上网、文明餐桌、文明劝导“六大文明”等行动,社会主流价值和文明新风尚得到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群众心中。
■延伸文明实践 加码幸福生活
“宣讲课很生动,通俗易懂,对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很有帮助”。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宣讲课堂上,吸引了很多居民前来聆听学习。大家纷纷表示,实践阵地里可以听课、可以锻炼身体、可以观看演出,这里面的活动,我们看得明白,听得高兴。
今年以来,为了延伸文明实践,张北县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发展壮大由党员干部、青年、学者、专家等组成的400多支志愿服务队,通过百姓宣讲、舞台展演、实践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通俗化活动1000多场次,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文明实践场地成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凝聚群众的主要阵地,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416个,覆盖率为100%。
■深化文明创建 构筑和美家园
住得舒心,是群众最基本的愿望。张北县汇聚创城力量,聚焦环境差抓整治、聚焦车辆乱停抓长效、聚焦居住环境抓提升、聚焦市场散乱抓规范,为群众创造了更整洁、更优美的生活环境。今年以来,张北投资550万元,改造2000年前后小区2个,456户,11栋,住宅建筑面积4885万平方米;投资100万元,完成永春南街(兴和路-民政局南支路)道路两侧便道砖铺设工程,道路全长400米,铺设便道砖5200平方米,更换树池、更换路灯线路400米及套管。有效解决城市老旧小区、背街小巷设施不全、环境不优、秩序不好、停车不便等问题,同时,以主次干道、建筑工地、商业大街等为重点,加强市容环境精细化管理,深化城市建成区“水洗机扫”作业模式,推动沿街单位严格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居民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改善,居民们幸福感不断提升。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该县充分发挥文明城市创建“龙头”作用,带动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细胞创建,从“一处美”到“一片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百花齐放。截至目前,先后表彰县级文明村镇268个,获评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乡镇、单位4个、市级文明村镇、单位20个,市级文明校园3所,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
文明的种子一旦落地生根,势必会绽放美丽的花朵。近年来,张北积极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全县实名注册志愿者68000多名,打造一批志愿服务队伍,孵化一批志愿服务品牌,培育一批志愿服务典型,不断扩大志愿服务参与面、受益面、覆盖面,在扶贫帮困、传播文明、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全域覆盖的精神文明创建格局。
春光无限好,奋进正当时。当前,张北县精神文明建设以“润物细无声”之势改变着百姓的生活;展望未来,张北县持之以恒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让张北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记者 孙琳 通讯员 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