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新发现,张家口是中华文明形成时期重要的地区之一!

发表时间:2025-02-19 来源:张家口日报

  宣化郑家沟遗址发掘研究证实

  张家口是中华文明形成时期重要的地区之一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经过三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的郑家沟遗址取得重要进展和成果——作为首次在远离红山文化核心区域(内蒙古赤峰、辽宁朝阳)的冀西北地区发现并发掘的红山文化遗迹,进一步证实河北北部是红山文化晚期人群活动的核心区域,其‘由东北向西南’的发展趋势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重要支撑。”2月18日,张家口市文物考古所原所长陶宗冶向记者介绍这次发掘研究成果时说,“这次发掘与研究充分表明,张家口不仅是史前多种文化往来交汇的‘三岔口’,也是中华文明形成时期重要的地区之一。”

郑家沟1号积石冢出土的玉器

  郑家沟遗址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郑家沟村西100米处的高地上,处于“三山(燕山、阴山、熊耳山)两河(洋河、桑干河)”交汇的丘陵地带。遗址东部的1号积石冢发现于2021年10月。几年来,考古工作者在1号积石冢内发现三级石砌土台、60余座墓葬及150余处祭祀遗迹,出土玉器、彩陶、蚌饰等文物200余件(套)。碳十四测年显示,1号积石冢年代距今约5100年至4800年间,遗物既保留了红山文化典型元素,又兼具本地特色,可能代表了红山文化向西南扩散过程中与张家口本土文化融合形成的一支新的考古学文化类型。

  著名红山文化考古专家郭大顺先生(右)在郑家沟积石冢考古领队龚湛清(左)陪同下考察郑家沟积石冢发掘现场。

  郑家沟遗址1号积石冢的发现在张家口史前文明研究上有重大意义,它对了解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的迁徙和演进十分重要。“郑家沟出土的玉器与红山玉器并非完全一致,尤其是这里出土的陶器和彩陶片与红山文化有较大的差别,陶器更接近赤城七里河文化与阳原、涿鹿发现的雪山一期文化的陶器。郑家沟1号积石冢不是单纯的红山文化遗存,它是红山文化迁徙到张家口后多元文化融合的体现,它是史前先民从初级文明迈入高级文明的体现。”陶宗冶表示。

  陶宗冶还介绍:“此次发掘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彩绘熊首’浮雕,其制作工艺包含塑形、铺设彩色石块、涂刷白灰地仗层及彩绘等多道工序,结构与后世壁画高度相似。这一发现为壁画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为研究史前艺术与宗教观念提供了珍贵实物证据。”(记者 郝莹玉 邵俊琴 王映华)

责任编辑:fengshu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