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利江家庭:孝老爱亲传递文明家风

发表时间:2025-02-24 来源:张家口日报

徐利江一家四口和母亲在一起。

  本报记者 吕慧

  “妈,蔬菜水果我给放冰箱了,肉给冷冻了。这些蔬菜水果您要趁着新鲜吃,吃完我们再给买。”2月21日,在塞北管理区丽泽园小区,徐利江和陈晓云夫妇将购置的食材放进冰箱后,叮嘱母亲。

  每隔几天,徐利江就与妻子到母亲家,帮母亲收拾屋子,洗洗衣服,添置一些食材。多年来,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徐利江夫妇成为邻里称赞的孝老爱亲典范。2016年,徐利江家庭被评为河北省文明家庭。

  “我们之前在村里住,父亲去世后,母亲就和我们住在一起,我在外地工作,家里老人、孩子都是我爱人在照顾着。婆媳在一起从来没红过脸,过几天我又要去内蒙古工作了,母亲就交给媳妇来照顾了。”言语间,徐利江表达着对妻子陈晓云的感激之情。

  丈夫在外打拼,陈晓云在家多照顾老人和孩子是情理之中。在陈晓云眼里,这些日常小事都微不足道。但是在婆婆蔡有珍心里,媳妇可是尽心尽力,细心周到。过去,儿媳妇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如今,儿媳妇在沽源一家饭店打工,每周休息的时候都要坐着班车,拎着大包小包的食材来看她。“在我心里,儿媳妇就是我的闺女。”简简单单一句话,饱含了老人对儿媳妇的认同之情,也体现出了儿媳妇对老人无微不至地照顾。

  “前几年我在甘肃工作,后来又去了内蒙古工作,一年中只有冬天能放两个多月假。”每每说起工作,徐利江总感觉对这个家的照顾太少了。只要他休息在家,就包揽了几乎所有家务,尽量让媳妇多休息休息。

  “踏实能干,乐于助人”这是乡亲们对徐利江两口子的评价。当年在村里生活的时候,谁家农活需要帮忙,徐利江从不推辞。如今大家都搬进了楼房,陈晓云隔三岔五从沽源县来看婆婆的时候,原来的老邻居需要从县城捎什么东西,她经常代劳跑腿。

  在徐利江夫妻的影响和教育下,孩子们不仅学习成绩优异,也传承了孝道美德。“闺女已经工作了,逢年过节回来都给奶奶买好多礼物,儿子在安徽上大学,每次暑假寒假回来都要去和奶奶住上几天。”说起两个懂事的孩子,徐利江满脸自豪。

  互敬互爱、孝老爱亲,徐利江夫妇这些年一直用心经营家庭。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也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责任编辑:fengshu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