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创新种养循环促进农业绿色转型

发表时间:2025-04-01 来源:张家口日报

  “养殖场每年要处理500头奶牛的粪污,我们只具备进行简单固废分离的处理能力,是全县推进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让这里的粪污能够转化成农家肥,做到安全还田,也解决了我们的困扰。”一年好景看春耕。眼下,张北县泰安养殖场负责人安杓对于自家畜禽粪污能“变废为宝”满怀期待。

  张北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由于地处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中温带亚干旱区,土壤耕层质地偏轻,土壤瘠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低。长期施用化肥,容易出现土壤板结、病害增多等现象。而实施粪肥还田,既能减少化肥使用量,又能提升耕地质量,还能减轻“生态包袱”,但推广起来并不容易。

  “此前,我县的种植和养殖两业已逐渐向集团化经营方向发展,但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反而造成了种养两业长期分离,出现粪肥还田不畅的尴尬局面。”县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站长谢斌回忆说。

  2021年,张北县成为了全国首批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也就此打响了农牧业全面绿色转型的攻坚战。针对规模化养殖带来的种养分离困局,该县创新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机制,由专业化服务企业搭建起种养循环桥梁。在公会镇建成粪污集中处理中心,畜禽粪污通过发酵转化为有机肥,为土地储备“营养餐”;引入河北五行圆农业科技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涵盖粪污收集、智能发酵、精准配送的全链条服务商,公司自主研发的移动端接单系统,能精准匹配全县规模养殖场与种植基地需求……几年间,该县通过不断完善长效运行机制,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整县全力推进,逐步构建起“养殖业+肥业+种植业”三产融合体系。

  “自从有了专业服务企业,养殖场的畜禽粪污能够集中收集到粪污处理中心,通过堆制发酵、槽式发酵等工艺流程将粪污生产成有机肥料,再将有机肥还田用于改善土壤。”安杓说。

  随着粪肥还田的堵点被打通,有限的土地资源也产出了更丰厚的效益。郝家营乡三义美村万亩蔬菜园区连续三年施用有机肥,不仅土壤变得越来越肥沃,蔬菜、西瓜产量连年提升,西瓜的糖度也明显提高了。在当地,像这样受益的种植户随处可见。单晶河乡谢家阳坡村的种植大户朱利种植了200亩大白菜,每亩地全年施用有机肥450公斤,对比未施肥的地块,每亩能够多赚1000元。

  截至目前,张北县通过打造“养殖业+肥业+种植业”三产融合循环、“养殖场+粪污简易发酵+配套饲草基地”自我循环、“养殖场+粪污简易发酵+周边种植基地”契约循环三种模式,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三年内提升4个百分点至94.58%,已完成粪肥还田31.6万亩。

  根据张北县农业农村局对各施肥监测点的调查统计,自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实施以来,该县作物增产4.8%至9.7%,平均每亩实现增收100元至400元,减少化肥投入20元。“突破了因种养两业分离导致的粪污还田机制障碍后,不仅为我县耕地质量的提升和高端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优质肥源,也为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安上了新引擎。”谢斌说。(记者 赵晓刚 通讯员 宋海鑫)

责任编辑:fengshu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