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赤城县样田乡小西沟村,入目已有淡淡的春意。
小西沟村不大,但是近年来的名气却不小,每年旅游旺季这里一房难求。曾经的小西沟村因产业不强,村里的青壮年多外出打工,常住人口多是老人和留守儿童。然而,随着一系列的政策春风,这里在安静与祥和中,日渐孕育起了新的一轮勃勃生机——村子临街小游园里种植云杉、金叶榆、海棠等园林树木,“同心桥”“初心门”“振兴亭”“拾光小屋”等特色景观错落别致,一栋栋各具特色的民宿错落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这些民宿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舒适、温馨的住宿体验,更成了小西沟村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这一切得益于长期以来的系列扶持政策,以及长期以来村“两委”的工作与努力。2009年,何海军上任。工作中,他坚持万事走在前、做在先,引领全村以产业振兴为目标,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步伐,成为被全村党员和群众信赖的致富领路人。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从党员干部带头试种赤芍,到发展种植大棚,再到发展民宿产业,小西沟村村民收入普遍提高,发展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暖棚种植不仅实现了四季有菜、一棚多收,有效拓展村集体增收渠道,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就近务工,让村民们实现稳定增收。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田广虎说,当初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反复研讨后达成共识:村里要想长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关键,而改善人居环境就是突破口。这不仅是村民日常生活的迫切需求,更是吸引投资、发展产业的重要根基。于是,从平整土地建大棚开始,小西沟村一路清垃圾、理河道、拆违建,各项环境改造工程接连落地,村民们还就地取材打造特色景观,让小西沟村成为了热门打卡网红地。在此过程中,村里意识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将除村民宅基地以外的闲散土地全部收归集体所有,为后续发展预留了宝贵空间。
有了土地资源和良好环境的双重加持,小西沟村的产业发展之路也越走越宽。目前,村里建设了4个暖棚和20多个春秋大棚。其中部分对外出租,租金收入稳定,成为村集体的重要经济来源;其余大棚则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被打造成特色采摘园,樱桃、苹果等果树经过数年精心培育,今年五六月份就能挂果,即将迎来首批游客。与此同时,村里深入挖掘资源潜力,将破旧房屋改建成20余套乡间民宿,通过“党建+公司+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项目,进一步打开了小西沟村产业发展的新视野。据了解,民宿2024年正式投入运营,6月到9月之间,小西沟村接待游客超过3000人次,迎来了一波旅游热潮。游客们的到来,让村子一下子热闹起来,也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我们的民宿基本上都是在村民旧的宅基地上翻建的,每年节假日都一房难求。”引用村民刘玉萍的话说,小西沟村民全年有工作,四季有收入。(记者 亢春宁 通讯员 白洁 艾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