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文明沃土 共育时代新风
编者按
近年来,河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开展双争活动,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绩。我省10个市(县)、167个村镇、153个单位分别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36户家庭、45所学校分别入选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河北日报今天选取了部分典型的经验做法,与读者共享。
张家口市宣化区左家营村
党员带头干 绘就新画卷
夏日的张家口市宣化区左家营村,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铺展眼前:整洁的村道两旁,一幅幅墙体彩绘色彩斑斓;马场内,游客们在体验骑马的乐趣;垂钓园里,三三两两的钓鱼爱好者惬意悠闲。这个曾经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单一的村庄,经过6年的发展建设,如今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近年来,左家营村坚持党群同心筑根基,以德治润人心,用善治提效能,通过物质精神双驱动,激活新时代乡村文明基因。
4月3日,在张家口市宣化区顾家营镇左家营村爱心超市,村民们正在用文明积分兑换日用品。 省文明办供图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坚强组织保障汇聚磅礴力量。
左家营村辖区面积3.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53人,党员46人。该村筑牢支部堡垒,设立“党员责任区”,实行“党员联户+网格化”创建模式,把组织推动、党员带动转化为创建动能。广泛动员参与,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发挥村规民约激励约束作用,动员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矛盾调解、志愿服务等工作。全心服务群众,推动文明创建与服务村民有机融合,通过32个小网格的精细服务,为村民办实事好事600余件,实现了“服务到家、文明到心”。
坚实的物质基础是文明创建的保障,也是文明成果惠及于民的根本。
左家营村坚持兴业富民强支撑,培强产业助增收。该村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一年新增一个新项目,先后建成左转汤泉水上乐园、跑马场、蟹稻共生特色种养基地等产业项目,带动1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乡亲们得了实惠,越干越有劲。
人居环境换新颜,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休闲廊亭、修缮广场戏台、推进垃圾治理、种养果木花卉,一年年投入,一年年变化,优美舒适的环境成为文明最直观的体现,人心聚拢了,幸福感提升了。
成果普惠暖人心,用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反哺民生,投资60万元建成400平方米互助幸福院,安置了村内五保户、残疾人。每年拿出10万元帮扶困难群体、设立教育奖学金、提高村民福利,村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
崇德向善育新风。左家营村始终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创建主线,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发挥榜样力量,常态化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户”等选树宣传活动,设立“善行义举榜”,创新爱心超市积分管理,“好婆婆、好媳妇”白永梅和马小英、道德模范闫秀平等一批善心事迹,感染着每一位村民。
加强文明浸润,组建13支志愿服务队和文化团体,“周六行动日”成为全村共识,广场舞比赛、厨艺大赛、晋剧表演等文化活动年年举办,上百名村民踊跃参加,丰富的文化生活使村民笑口常开。
该村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投资新建红白事大礼堂,免费为村民提供场地、水电等服务,规定每桌用餐标准不超过300元,与过去在城里饭店办事儿相比,一场至少可省3000元。大伙儿都说,人情债减轻了,乡风清爽了,日子更有奔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