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人365> 正文

党卫华:孤残儿童的守护天使

2017-05-05 来源:

  

1493974973(1).jpg

  

1493974407(1).jpg

  

43(1).jpg

  党卫华从未离开过儿童福利院。31年来,她由一个弃婴成长为一名负责孤残儿童生活起居的护理员。由于有过同样的经历,党卫华对于这些孩子总会多一些耐心。 儿童福利院几经变迁, 如今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 还增添了各种先进的辅助治疗设备,然而党卫华却越发地感到, 这些孩子往往更需要护理员们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更多的抚慰。 儿童福利院是一个凝聚人心的地方, 党卫华正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帮助这些折翼的天使学会坚强, 感受生命之美。

  护理员的24小时  虽然早上9点才交接班, 但护理员党卫华却早早地来到儿童福利院。 院里40多名孤残儿童是她和同事梁克勤负责照顾的对象。换上工作服后,党卫华便一头扎进了婴儿室。这里13个幼小的生命是她每天最挂念的。 稍大一点的孩子看到她后, 总会兴奋地从婴儿床上爬起来, 手扶护栏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像是在欢迎她的到来。作为回应,此时党卫华会将他们挨个抱起来亲亲,并用手轻抚额头,留意着他们的健康状况。

  麻利地给婴儿把屎把尿后, 党卫华打来一盆热水为他们擦洗屁股, 更换纸尿裤。 对于个别 “红屁股”的婴儿,她还会用棉签涂抹药膏轻轻为婴儿擦上, 再换上用柔软的棉布做成的尿片。 忙碌了将近一个小时, 党卫华顾不上休息, 便又去帮助脑瘫儿童上厕所、 洗漱, 更换衣服。

  护理员的工作琐碎而紧张。 在这个岗位上干了13年的党卫华已有了一套自己的 “办公手册”。 到了规定的喂水时间, 党卫华和同事将晾好的温开水定量灌进水瓶里。 不爱喝没有味道的白开水似乎是婴儿的通病。 哄这些小家伙喝水成了当班护理员颇感头疼的事, 尤其是患有唇腭裂的婴儿, 因为容易呛到水则更需小心照顾。这时福利院里几个没到上学年龄的孩子也过来帮忙, 才让党卫华稍微松口气。

  11点,喂奶;11点半,分配饭菜;12点,清洗餐盘……一套规定动作完成后, 党卫华往往已饿过了劲儿。中午休息的空档,几个放学回来的孩子还经常找她聊天,说说心里话。虽然有些疲惫, 但党卫华总会热心开解, 尽到一个“大姐姐”的责任。

  下午一点半又开始了一轮新的循环。 换纸尿裤、喂水、喂奶……党卫华像上了发条一样停不下来。 直到晚上十点半熄灯后, 她的神经才会放松下来。 但夜间也难得睡个好觉, 每当婴儿啼哭时, 党卫华总会立即起身查看情况。

  迈过心里的坎儿  1985年, 一个患有唇腭裂的女婴被送到了儿童福利院,取名党卫华,从此这里便成了她的家。当时,儿童福利院位于桥西区古宏大街黄土巷。 人们习惯将这里称作“黄土坑”。 因为相传以前附近有一座砖厂, 在山根儿底下取土烧砖, 久而久之便挖成了一个大坑, 由此得名 “黄土坑”。

  由于条件所限,“黄土坑” 的孤儿们都住在平房里。 冬天取暖需要生炉子烧煤坯, 夏天孩子们挤在一起则显得有些闷热。 生活虽艰苦, 但党卫华儿时的记忆却是充满欢乐的。衣服挂破了, 护理员林奶奶会为她缝补; 肚子里缺荤腥了, 福利院会定期吃顿饺子解馋。铁滑梯、院子里的大树、 破旧的弹簧床垫, 都成了陪伴她成长的玩伴。因为患有唇腭裂,口齿不清, 党卫华11岁那年,在政府的关怀下,免费为她进行了手术。 一个月的耐心等待, 拆线后的她试着开口说话, 当陪护的党欣能够基本听清她的发音时, 党卫华迎来了人生中一个新的开始。

  能够正常与人交流后,13岁的党卫华就近上了一所小学。 这个一直生活在“黄土坑”的孩子终于与外界有了接触。 新的环境,新的同伴,一切都令她感到那么新鲜。但不久后,党卫华却发现了不同。 下雨时, 其他学生的家长都会拿着雨伞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口;过生日时,同学们也总能得到他们想要的礼物……这些让党卫华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感。 她多么想和别人一样得到父母的宠爱。 那段时间里, 党卫华一直纠结在这种情绪中,她想不通,自己虽然得了唇腭裂, 但毕竟也是一条生命, 为什么父母就能忍心将她抛弃,变成了孤儿。

  活泼的党卫华突然变得沉默寡言, 这种变化被班主任孙燕及时发觉。 在孙老师和福利院护理员的共同帮助下, 党卫华逐渐意识到生她的父母虽然狠心, 但身边还有这么多关心她的异姓亲人。 迈过了这道坎儿, 党卫华一下变得成熟起来, 她也许下心愿, 以后要成为一名护理员, 帮助更多和她有过同样遭遇的孤儿。

  福利院是永远的家  18岁, 党卫华小学毕业后, 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儿童福利院的一名护理员。 她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陪护8名患有唇腭裂等病症的孤残儿童去石家庄接受免费手术。

  术后, 孩子们一时间不能喝水, 党卫华便用棉签蘸上水涂擦他们的嘴唇; 担心他们只吃稀粥没营养, 细心的她还将鸡蛋黄碾碎和在里面; 为防止感染, 党卫华更是加倍小心护理,每当用餐完毕后,她总会立即帮他们清理口腔。 经过党卫华两个多月的精心照顾,8个孩子恢复状况良好。 当返回儿童福利院时, 同事们看到这些孩子们活蹦乱跳的样子,也对“新人”党卫华表示了认可。

  2008年, 党卫华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她与王海峰举办了婚礼。 儿童福利院职工作为娘家人,不仅筹集了3000元礼金,还为她购置了微波炉、洗衣机和电动车等生活用品。开启了热乎乎的日子,有一个疼爱他的老公,这让孤儿党卫华终于品尝到了幸福的滋味。

  护理员的工作是辛苦的, 但与这些一手拉扯大的孤残儿童相处久了,党卫华已将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弟弟妹妹。 虽然至今她和丈夫仍租住在桥西区堡子里的一间平房里, 并育有一女,家庭也不宽裕,但她给女儿买零食时, 总不忘给福利院的孩子们带上一些,就是在家包饺子、蒸包子也总想着他们。 而这些孩子也很懂事, 大一点的会主动帮党卫华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减轻她的工作压力。 就是这样点滴之间情感的积累, 让党卫华和孩子们成了时刻挂念的一家人。

  31岁的党卫华是市儿童福利院发展的见证者。从1999年市儿童福利院搬进楼房,到2013年搬迁到如今的平门大街66号,党卫华觉得现在福利院里的孩子遇上了好时光。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爱, 能够让这些被父母抛弃的家人得到精神的抚慰, 开启人生的另一扇窗。

  【记者手记】  被父母抛弃, 身患疾病, 甚至是伴随终生的残疾, 让儿童福利院的这些儿童输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然而,作为护理员的党卫华却用爱心与耐心,扮演起家长的角色, 尽可能给予他们家庭的温暖。这些孩子终究会长大,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也会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 党卫华希望到那时她能够作为家长、 朋友,帮助他们卸下思想的包袱,迈过道道沟坎,不断翻开人生新的一页……

  党卫华正在照顾弃婴。

  党卫华教孩子们折纸。

  党卫华和孩子们做游戏。 赵晓刚

责任编辑:gong
更多>>文明要闻
更多>>文明创建
图片新闻
更多>>公民道德
更多>>未成年人
更多>>志愿服务
张家口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hbzjkwmw@163.com
张家口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 0313-2011753
冀ICP备1102247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