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我是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 前几天还给您采过血, 您还记得吧……” 打电话的名叫薛东娇, 是市中心血站文化广场采血点的一名采血护士。 为每一位献血者采完血后, 她都会进行一次这样的回访, 这是她工作以来一直坚持的习惯。 她说, 不为别的, 一是对献血者爱心善举的回应, 二是对他们的健康负责。 或许与她的这一习惯有关, 许多人常常会主动找她上班的时间来献血。 同事们说, 这都不算什么, 她还有一个特殊的本领, 就是拥有一双善于发现团采的眼睛, “也不知是用了什么法子? 很多素不相识的人会因为她的服务, 而带动身边的一批人来献血。” 她说, 其实很简单, 将心比心。 就像去年春天, 薛东娇正在当班,一个半边脸上、 胳膊上带着骇人伤疤的中年男人走进了采血车, “我要献血。”男子一边说着, 一边熟练地挽起衣袖,身上的伤疤更加明显。 攀谈中薛东娇得知, 男子名叫张永才, 万全人, 2013年在进行电焊操作作业时, 油罐车突然爆炸, 造成他全身65%面积严重烧伤, 所有的伤疤都是那次事故留下的。 更令薛东娇意外的是, 即便是在身体的恢复期, 张永才竟还忍着伤痛完成了一次骨髓捐献, 为一位远在香港的病人送去了重生的希望……伤愈后, 张永才更是积极组织建立了一个爱心公益团体, 致力于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 “下次再有公益活动, 希望您也能叫上我。” 采血临近结束, 薛东娇不忘笑着说, “当然, 无偿献血也是一种公益,是利人利己的好事, 也希望您以后还能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 两人相视一笑, 算是许下了约定。结果没过多久, 文化广场采血点便真的迎来了一群挽袖献血的爱心人士, 领头的正是张永才…… 还有一次, 薛东娇遇到了一个沈姓的哥, 听说血液偏型紧缺, 正好顺路过来就走进了献血屋, “我四十多岁了,今天还是第一次献血, 不会有啥问题吧?” “放心吧, 其实能够成功献血也是身体健康的象征, 就像您, 体检显示身体状况非常好!” 就这样, 薛东娇一边工作, 一边详细跟沈师傅介绍了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 逐步消除了他的疑虑。 自此之后, 沈师傅成了无偿献血的 “铁粉”, 每隔一段时间便会主动来找薛东娇奉献爱心。 而他恰好又是一个爱心车队的成员, 便时常会带上车队的其他同伴一起来做爱心捐献, 最多一次带动了20多人, 其中16个人最终实现了成为一名无偿献血者的心愿! 这样的故事, 还有很多…… “每天和这么多爱心人士在一起, 真是觉得比什么都开心!” 薛东娇说, 虽然采血护士的工作并不轻松, 挣得也不多,但浸润在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中, 所带来精神上的富足是旁人无法体会的, 特别是在得知自己所采集的血液被应用到临床, 为危重的患者们送去健康希望的那一刻,“觉得自己的职业特别高尚, 心里说不出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