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人365> 正文

七旬老人20年植绿120亩荒山

2017-09-06 来源:

       600.jpg

  清晨,怀来县土木镇石河村村民全俊又拿着树剪、肩扛铁锹径直朝着村外的大山走去。进入秋季,走在山间的小路上,看着漫山遍野的枣树上枣子一串一串挂在枝头,全俊的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曾经,在怀来县土木镇石河村,包下荒山遭到家人反对,也不被村里人看好。20年过去了,如今,漫山遍野的杏树和枣树不仅将荒山绿化,还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益。

执意承包120亩荒山
  今年73岁的全俊是石河村普普通通的村民,20年前,由于气候、地质原因,家里的6亩农田只能种些玉米和谷子,靠天吃饭的日子谁也不敢保证收成,全俊就靠着自己瓦工的手艺,打些零工,贴补家用。 全俊回忆说,那几年地里庄稼的收成一直不好,于是他就在地里种了2亩杏核,想着培育树苗试一试,看能否比种庄稼强。
  此时,孩子们也都成家立业,全俊觉得肩上的担子轻了许多。 他总想着做些事情,充实一下自己的生活。
  有承包荒山植树的想法,是在全俊去北京的路途中萌生的。全俊的大儿子在北京工作,农闲的时候,总是让他们两口子到北京去散散心。 全俊说,每次坐车到北京的路上他就感慨,车子越往北京走,山上越绿,漫山遍野的植被让全俊觉得这与家乡是两个世界。
  全俊想:自己家乡的荒山什么时候才能见点儿绿?于是,他便想要包下荒山,植树造林。 他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大儿子,大儿子竟举双手赞成。但是,除了大儿子,家里所有的人都是持反对意见的。
  倔强的全俊丝毫没有犹豫,他独自一人跑到村委会商量承包的事宜,很快便以每亩地每年500多元的价格承包了村里的120多亩荒山,承包期限为30年,每年交一次承包费。那一天,是令全俊终生难忘的日子,他立志要为这片土地添绿,矢志终生呵护“原生态”。 很快,他便“走马上任”。
  全俊很快进入角色。全俊承包的荒山原是生产队的果树地,后来生产队解散,因无人打理,山上的果树都死了,逐渐成了荒地。这片山坡之所以成为荒山,还因为山上没有路,要想开荒种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通山的道路。 全俊主动找到村委会,将这120多亩的山坡承包了下来,在村民们看来“这成不了事”。看着荒凉的一片山坡,全俊的妻子李桂兰也气得几天没有说话。

克服困难为荒山植绿
  全俊完全没有理会妻子和村民的看法。他开始思考荒山如何植绿的问题。 全俊说,村里的植被相对比较单一,只有榆树。当时,别说是山上,就是全村的地里、家里,也鲜见其他树种,只有个别村民们家里种上几棵李子树、杏树、苹果树。考虑到存活率等各方面因素,全俊最终决定将自家地里培育的2亩杏树苗移栽到山上。
  1997年秋天,秋收过后,全俊便开始上山修路。 “因为缺资金,修路的事,只能自己动手。咱庄稼人,有的是力气。”全俊每天上午9点出门,下午4点下山,在山上整整干一天。 为了减轻负担,全俊说每天出门前他饱饱吃上一顿早饭,再灌上一大杯水。然后,便轻装上山了。山上的石头、枯树枝较多,收拾起来最费力。 他便扛着镐头和铁锹等工具,遇石头便清理,遇枯树枝就砍下来,有的时候, 一天的时间也就只能修几米远的一截。
  很快, 入冬了。 冬天山上的泥土变得僵硬起来,这时候修起路来更加吃力。 全俊说,记得有一次,碰到了一块大石头,他用镐头刨了半天找不到石头的边缘,后来他又用铁锹不停地铲,才露出了石头的轮廓。 因为石头比较大,埋得又深,全俊硬是将周围的土都刨开才把石头挪出。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全俊感叹:当时还是年轻身体好,如果是现在,也就只能修修树坑,剪剪树枝了。
  经过一个秋冬的努力,山上已经隐约可以看到一条路了。 第二年开春,全俊就叫上二儿子,又从村里雇了几个人,挖坑、拉水、运输树苗,山上的景象顿时热闹了起来。 承包荒山的第二年,全俊就将自己地里的2亩树苗都栽到了山上。
  就这样,秋收过了修路,来年开春植树,全俊一共用了4年的时间,把山上栽满了杏树。再上山,全俊的心境变得不一样起来,春天看着杏树伸出的枝芽;夏天看着满山的绿色,全俊觉得这些年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意想不到的经济收益
  在全俊忙着植树造林的时候,村里的人们依旧按部就班地生活着,种地、种菜,饲养牲畜,一些村民的生活富裕起来。而此时,全俊成天种树,不光不挣钱,还要每年投资,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让全俊意想不到的是,从2001年开始,山上的杏树开始结果了。 到了秋天,会收获一些杏核,等到村里有商贩来收,全俊可以得到几百块钱的收益。慢慢地,随着杏树越长越大,又过了几年, 满山的杏树都开始结果的时候,全俊一年可以收入近1万斤杏核,价钱高的时候大约可以卖到6万元。 这一下,全俊成了村里的红人, 大家又都开始羡慕他的睿智和远见。 村里的人们也开始纷纷效仿全俊,开始包山坡、包荒地,种起了杏树。
  在之后的每年, 全俊开始修蓄水池、修大坝,还在山上盖了三间房,用来给雇佣的工人住。 石河村的山坡普遍是呈梯田状的,全俊在每个层次结点修了石头坝,这样有助于存水。 种了树,最担心的就是天旱,这些年,为了给山上储水,全俊一直在做这样那样的工作。 直到现在,自来水直接可以通到山上,给树木浇水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记得有一年,天气大旱,看着山上的杏树全俊说不出来的着急,于是他就和二儿子一车一车往山上拉水,一棵一棵浇树。 那次半个多月的辛苦对于树木来说就像是急救一般。
  山上有好多野生的酸枣树,长起来密密麻麻的,而且一年比一年多。 由于酸枣产量低,也没有销路,全俊就想着能不能把这酸枣改良成脆枣。 于是他通过打听和学习,到涿鹿县买来2000多株脆枣枝, 自己嫁接。“没想到这枣树还挺皮实, 第一年就结枣了。”看着山里的枣树,全俊说道。改良后的酸枣树结出了大脆枣,口感脆甜,最多的一年竟然卖了2万多元钱。
  全俊承包荒山植树造林,虽然起初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 也并不被村里人看好,但是通过他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不仅荒山绿了,还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经济收益。 20年,全俊踏遍了山上每一寸土地,熟悉了这里的一草一木。 虽然现在年纪大了,但是全俊还是坚持每天上山,修修树坑、剪剪树枝,每年进行一次补植。 全俊说,他栽种这些树木不图有多大回报,就是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为社会多做点有意义的事。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七旬全俊二十年如一日,矢志呵护“原生态”,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当代农民的勤劳与担当,谱写了一曲绿色的赞歌。

责任编辑:gong
更多>>文明要闻
更多>>文明创建
图片新闻
更多>>公民道德
更多>>未成年人
更多>>志愿服务
张家口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hbzjkwmw@163.com
张家口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 0313-2011753
冀ICP备1102247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