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民道德 > 情暖张垣> 正文

和社区共成长的“90 后”们

2017-09-07 来源: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社区是一群热心肠、上年纪、善调解的大爷大妈在管理着琐碎事务,但这一现状已经悄然改变。

  成立于2015年5月的经开区马路东街道办东宁街社区,是一个“年轻”的社区,同样年轻的还有社区工作者们:7名社区工作人员里有5人是“90后”。面对繁杂的家长里短,居民的大事小情,他们从最初的窘迫、不知所措到如今的靠谱和有声有色,这群有活力、干劲足的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朝气与真诚热心,和社区共同成长着。

  在到东宁街社区工作之前,1991年出生的梅新娜眼里的社区工作就像电视剧《闲人马大姐》里演的那样,坐在办公室,喝着茶水,处理些小纠纷。当她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才知道,“自己想得太天真了。”

  “以前觉得这都是大爷大妈干的活,一开始还有点不乐意,干上了才发现,‘大爷’‘大妈’也不好当啊。”

  作为新社区,好多居民还没养成‘有事儿找社区’的习惯,有些人从未和社区打过交道,对陌生人抱有很强的戒心,所以初期工作开展得十分艰难。她还记得去年入户采集信息的时候,一位50多岁的大伯不客气地说:“你谁啊?我认得你么?我凭什么把电话和信息都给你。”被关在门外,一个没忍住,她的眼泪就落了下来。

  回到社区,带着微红的眼眶她说着自己的委屈。没想到,这种委屈大家都经历过。

  “信息采集看似是件简单小事,其实体现了咱们社区工作的核心:就是得到居民的信任。获得信任并不容易,得靠咱们一点一滴的工作。受点委屈没什么,让居民更舒适咱们就干好了。”社区党支部书记李一凡的一番话解开了小梅心里的结,也成了其他“90后”开展工作的“钥匙”。

  “经过不断接触,居民现在会主动和我们打招呼,这种被信任的感觉特别好。”同样1991年出生的王丹说道。

  年轻人做社区工作,虽然经验不丰富,但也有自己的优势。他们精力旺盛、观念新、点子多,这些都在东宁街社区淋漓尽致地体现着。

  社区在“三位一体”调解矛盾纠纷的基础上,成立了“九位一体”的“为您解忧工作室”,每月都会邀请经开区法院、检察院、妇联等9个单位的工作人员现场办公,解决辖区居民反映的问题,做到群众反映的事,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有效地解决了辖区居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纠纷。

  社区60岁以上老人有727人,占辖区总人口数量的16%。为破解养老难题,社区与第三方服务商组建起居家养老服务站并建立了智能呼叫系统,为符合条件的社区老人免费发放一键通手机、腕表。通过智能设备,老人可一键拨通服务站和社区电话,寻求服务。该系统不仅能对老人的日常健康与行动定位进行实时监控,防止老人走失等意外发生,还能实现家政、保姆、送餐等服务。

  为解决辖区内小朋友放学后和周六日无人看管的难题,社区携手大学生志愿者建立了“蒲公英课堂”,向社区学生免费提供课业辅导服务。志愿者老师帮助小朋友辅导课业,开展书法、德育、艺术等兴趣拓展活动。目前该课堂已为社区300余人次提供服务,为家庭节省了开支,让家长能够安心做好本职工作。

  为引导居民和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社区在便民服务大厅设立了爱心银行,专门制定了“爱心积分制度”,向居民发放“爱心积分卡”,将抽象的爱心变成直观的可量化积分,居民每捐赠一定的资金、物资或做了好事、善事,均可以到“爱心银行”进行积分存储。按照“零存整取”原则,对达到一定积分的居民发放相应的爱心劵,持劵可到爱心超市、爱心商户等便民点兑换相应的物品或服务;此外,社区还通过评选“爱心大使”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公益活动……

  这些举动也实实在在地落到了居民的心里。“这群孩子工作起来可尽心了,把社区工作做得井井有条。他们年轻,也了不起,居民们都认同他们的工作。”85岁的社区老党员康贵福为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责任编辑:gong
更多>>文明要闻
更多>>文明创建
图片新闻
更多>>公民道德
更多>>未成年人
更多>>志愿服务
张家口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hbzjkwmw@163.com
张家口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 0313-2011753
冀ICP备1102247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