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人365> 正文

李振峰:把调解工作做到百姓心坎里

2017-12-20 来源:

 

一位怎么都不信“世上有解不开的死疙瘩”的人民调解员,硬是“任性” 地把那些个难解的 “家务事”“难缠事”一一解开了———下花园区城镇街道市场街社区书记兼社区调解委员会主任李振峰,这个当了20年“和事佬”的人,用自己的执着与追求, 不仅把各类纠纷“调”成一道道暖心的风景,还在今年受到国家司法部嘉奖, 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社区居民的“暖心人”
  早晨8点,李振峰准时从家出门,到单位本只有10分钟的路程,他总要提早走, 到辖区走一走,转一转。
  “这是多年的习惯了,主要是看看辖区有没有流浪乞讨的人,也顺便问问居民们最近遇上啥难事没。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不管李振峰在哪个社区当书记,他的足迹都会踏遍辖区的每个角落,社区有多少贫困户、 多少残疾人、多少低保户,他清清楚楚。 大家看到他都愿意亲切地问:“小李你又忙啥去呀? ”
  这天,李振峰像往常一样走街入户时,远远就看到社区居民郑翠凤拿着手机在自家门前坐着发呆,“郑姨,想啥呢?这么入神。”郑翠凤抬眼一看说话的人是李振峰,眼泪扑簌簌地流了下来……原来,郑翠凤是三无户,一直租住在辖区一间平房内。在棚户区改造中,房东签订了补偿协议,要求她3天之内搬家,否则就把家中物品全部扔出去。“我无儿无女,也没有收入,你说这么短的时间我上哪找房子住? ”
  “姨,别着急,我帮你想办法,肯定帮你找到房子。 ”李振峰简单了解事情经过后,一面耐心安抚着郑翠凤,一面把房东的电话号码要来,主动沟通联系。 起初房东态度坚决,宽限时间没得谈,他通过换位思考,动之以情,再加上自己不断拍胸脯作“保证”,房东才最终答应再延长3天。事后他笑言:“做群众工作就是这样, 不怕看脸色,带着感情就能办成。 ”
  三天的时间,找到既便宜又能马上入住的房子不是件易事,李振峰虽然极力宽解着郑翠凤,但自己内心压力却不小。 为了节省时间,他去房屋中介都是一路小跑,电话也不断, 动员亲戚朋友一起帮忙寻找,在他的多方奔走下,一处一楼居民楼房东愿意租房。房子是有着落了,接下来就要看租金,一番商讨后,他硬是把价格砍到了每月100元。房东都不禁竖起了大拇指:“没见过像你这样的社区书记, 待百姓太上心了,我服气,这价格除了你我也不会再租给第二个人。 ”

化险为夷的“消防员”
  “进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一直是李振峰坚持不变的工作理念,可这短短20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做好社区人民调解工作,他设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个人调解室,哪个社区管理有困难,哪个社区信访矛盾突出, 他就被调任哪个社区,从无怨言。
  几年前,下花园区进行老城区改造工作, 李振峰领到了10户拆迁任务。 那段日子里,负责社区拆迁组的他常常每天零点后回家,第二天天刚亮又赶到现场,一日三餐不能定时吃,经常是一碗泡面填饱肚子。
  就这样,经过多次不厌其烦地入户动员后, 最后只剩下一户居民,用各种形式抵制拆迁,并且提出完全不切实际的补偿要求。
  为了尽快做通这户居民的思想工作,李振峰经常不分昼夜上门做调解,一次次为他讲解政府的拆迁政策,但仍无法说动。最后,这个居民竟然准备采取 “汽油自焚”的极端行为来抵抗拆迁。
  “虽然公安、消防等部门就在现场,但形势危急,一旦点燃,后果不堪设想。 ”李振峰冷静分析形势后,认为不能采取强制措施,他主动要求进屋做谈判。
  “不要做傻事,你如果一走了之,家人该怎么办,我知道你的困难,我们想办法解决……”几个小时里,李振峰像对自家兄弟般耐心劝导,体谅他的难处,当事人也渐渐放下心理防线,局面从一开始的僵持中缓和了下来,最终他放下了手中的汽油和打火机,并答应愿意和李振峰平和协商。
  看着当事人坐在椅子上,情绪稳定, 李振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幸好及时化解了一场一触即发的险情。 ”
  多年来, 这样的危急时刻,李振峰经历过不少,但他始终抱着这样一个信念做调解工作:“绝不能叫任何一起矛盾激化,更不能让普通的民事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 ”

学法用法的“引导员”
  走进李振峰的办公室,干净整洁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本 《婚姻法》, 这是他最近正在看的书,他说:“调解不是 ‘和稀泥’, 是按照‘摸清事实、分清责任、化解纠纷’的调解程序, 引导当事人依法、理性维权。”在他看来,要真正在纠纷调解过程中做到轻车熟路、游刃有余, 仅具备实战经验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缜密的思维、冷静的态度和不断的学习。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居民调解工作,他一有空就翻书钻研法律法规, 虚心向群众求教风情民俗,《民事诉讼法》《人民调解委员组织条例》《人民调解》等刊物也是随时摆在手边。 他坚持,遇到纠纷必须依法调解,从法律角度对居民进行宣传、教育、解释和劝导,也促使他们学法、守法、用法来维护自己,并履行法定义务。
  辖区一位残疾女青年,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农村男青年,二人见过几次面后就匆匆结了婚。没想到在婚礼的当天男方就病倒了,后经过了解男方原来就患有重病,根本不能结婚。
  受到打击的女青年终日以泪洗面,身边有人建议她,可以找李主任想想办法。 就这样,女青年找到了社区,把事情原委向李振峰讲述了一遍,希望他可以给自己提供帮助。
  “姑娘,你的情况我大致掌握了,我帮你咨询专家,你回去等我的消息。”送走女青年后,李振峰马上拿起电话向当地司法行政部门求教,得到的回答是男方在婚前有欺瞒行为,女方可以走法律程序保护自己的权益。
  “李主任,我从来没跟法院打过交道,又是弱势群体,这官司我打不来……”“婚姻大事可不能当儿戏,你要想清楚,如果不懂法律,我给你联系专家咨询。 ”李振峰鼓励女青年一定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在李振峰的帮助下,女青年提起诉讼,最后法院判决离婚。 可婚是离了, 她的生活来源也断了,为了让她解决后顾之忧,积极走出生活阴霾,李振峰按照程序帮她申请并办理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最大限度地为她提供帮助。
  一天,女青年又来到了李振峰办公室,她说自己刚领到了第一个月的低保,这次是专程来谢谢李书记的,边说着,边深深地朝着李振峰鞠了一躬……

  记者手记:
  “我选择当人民调解员啥也不图,就是想帮居民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看到居民们能够把话说开、把矛盾搁下,我就感觉很高兴、很充实,只要我有精力,一定会把调解工作坚持做下去。 ”
  转眼间,李振峰已经在社区这个最基层单位扎根20年。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是怀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为居民服务的情感默默奉献着自己的美好年华。在社区调解工作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勇于超越自我的工作精神,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值得我们点赞。

责任编辑:gong
更多>>文明要闻
更多>>文明创建
图片新闻
更多>>公民道德
更多>>未成年人
更多>>志愿服务
张家口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hbzjkwmw@163.com
张家口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 0313-2011753
冀ICP备1102247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