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人365> 正文

【孝老爱亲】周素华:播撒亲情 收获幸福

2018-06-21 来源:

  

周素华照片.jpg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写到:“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金桥小学食堂工作的周素华遭遇不幸时,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用心播撒爱与亲情的种子,最终与全家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家庭突遭变故,弱女子改嫁户口不改迁

  今年47周岁的周素华虽然在唐山市丰润区银城铺镇南陈庄子村居住,但户口却在常庄镇张家洼村。这是因为,那里有着她太多的牵挂,户口迁出可能会使两位老人不踏实。事情的缘由还要从8年前说起。

  2009年6月6日,周素华的人生发生了重大变故——丈夫刘双红在工作中不幸遇难。丧夫之痛犹如晴天霹雳,看着两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和刚上高中的儿子,周素华心如刀绞。因为婆婆没有自己的孩子,丈夫双红是过继到姨家的,曾患脑血栓的姨夫一病不起,整日与姨婆以泪洗面。怎么办?怎么办?思来想去,周素华一遍遍告诫自己:“不能倒下,一定要撑起这个家,不然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就散了。”

  处理好丈夫的后事,周素华强行按捺下心里的苦,一面照顾生病的二老,一面忙里忙外做家务,洗衣做饭、下地除草……在拼命劳作的疲惫中麻木丧夫的痛苦。

  长达半年的时间里,这个家不复过往的欢声笑语。两位老人虽然能下地活动了,却忽然苍老了许多,吃药输液成了家常便饭;儿子云龙也一改往日的活泼可爱,变得沉默寡言。虽然彼此不提,但大家心里都在愁,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嫁人,二老咋办,谁养?不嫁,一个弱女子怎么能撑得起这样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沉重家庭呢?

  时间是医治心灵创伤的最好良药,一家人渐渐淡忘了心中的那抹伤痛,生活也步入了正轨。在丈夫双红离开三年后,经同学撮合,周素华和宣相林见面了。宣相林妻子患脑血栓瘫痪在床15年,努力治疗、精心呵护也没能挽留她脆弱的生命,最终抛下对亲人的牵挂撒手人寰。相似的生活经历和逐步加深的了解,两人有许多共同语言。谈婚论嫁时,周素华提出婚后也要继续照顾张家洼的两位老人,并且户口要留在张家洼,让两位老人放心。善良的宣相林点头同意了。当周素华把决定告诉两位忐忑不安的老人时,他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2012年10月3日,周素华和宣相林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她庆幸重新拥有了相知相依的伴侣,更清楚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真情赢得子女心,孝心温暖两个家庭三位老人

  宣相林有个女儿,母亲病倒时她才五岁,失去母亲对她来说是很大的打击,周素华的到来让孩子无法轻易接受;周素华儿子的性格也有些偏激,融入一个新的家庭有相当的阻力。这个新家庭还面临不小的经济压力——负担周素华的姨公姨婆和现在的婆婆三位老人以及两个在校大学生的生活。

  周素华把宽容与耐心作为对待一双儿女的法宝,理解他们的愿望,细致入微地照顾他们的生活,从不计较孩子的态度。婚前,周素华购买了一辆车,婚后,因为女儿需要,虽然自己和儿子都有驾驶证,但车一直由女儿使用,直到现在。在点点滴滴如春风化雨般的温润下,儿女消除了对父母的陌生感。

  为了生计,周素华夫妇来到金桥小学食堂工作,每周在食堂住五天,周五中午下班。与旁人的放松与悠闲相反,周末是俩人最忙碌的时刻。

  他们先骑着电动车去张家洼看望姨公姨婆,宣相林干农活,周素华洗衣服、整理房间,再一起做饭。老宣炒得一手好菜,经常博得二老的夸赞。有时他们在路上采些荠菜,给他们做菜饽饽,有时买来新鲜蔬菜和老人爱吃的牛羊肉,想方设法换口味。

  为了美化庭院、让老人能吃到新鲜的葡萄,细心的宣相林特意在院子里栽了十几棵葡萄秧,每次回去都精心打理。姨夫也特别喜欢,总是一旁帮忙。他们花费一万多元给院子扣了顶棚,安装了空调,天再冷,老人也觉得暖洋洋的。

  忙碌一天,每周六午饭后周素华、宣相林还要骑上电动车赶到南陈庄子村的婆婆家。婆婆今年七十多岁了,身体很硬朗,虽然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但却喜欢和周素华在一起生活。这两天是这个大家庭相聚的日子,也是老人尽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街坊邻居总是夸她有福气。

  春节象征着喜庆与团圆,可在周素华夫妇这里,却犯了难,张家洼的两位老人一定眼巴巴地盼着他们回去,可婆家这边也有人情往来,按习俗应该在这里。“过年冷清,老人一年都会感到冷冷清清”。周素华和丈夫商量,小年在婆家和这边的亲友团聚,腊月二十六再回张家洼。

  这样的想法得到了婆家亲友的支持,但在往来奔波中还会有一些小插曲。雪花纷飞中,他们在赶往张家洼的路上,电动车打滑摔倒了,周素华的膝盖受伤流了很多血。宣相林内疚地说:“我说过不让你受罪的,现在这么两下跑,感觉真是对不起,回去咱们就换个三轮,稳当点。”到家后,姨公姨婆紧张地拉着周素华的手嘘寒问暖,忙着找药。当知道他们今年要留在这里一起过年时,老两口高兴得合不拢嘴。

  带着伤,周素华夫妇收拾屋子,洗衣服,忙活着炖肉准备过年。除夕,姨夫老早就让孙子云龙贴上大红福字和对联,姨婆这里看看,那里忙忙,满脸都是笑。围坐在桌前,五口人、五个姓,只有周素华和儿子有血缘关系,但浓浓的亲情在每个人的心底涌动。

  几年来,周素华夫妇每周重复着相同的行程:学校食堂——张家洼——南陈庄子——学校食堂,不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都坚持着、重复着,一周一月一年……有时,周素华也会有这样的感慨:“感觉哪里都不是家,但哪里又都是家。”

  周素华对三位老人一视同仁,每年都带着他们去体检,还去南湖公园等地游玩,让他们颐养天年。三位耄耋老人笑在脸上,让周素华甜在心里,平平淡淡的幸福荡漾在每个家人的心中。

  久病床前有“孝女”,不是亲人胜亲人

  2015年8月下旬,姨婆突然喘得厉害,头晕恶心。周素华夫妇马上把她送到医院,检查结果是小脑萎缩、肺气肿。床位紧张,周素华夫妇只得在医院楼道加床陪伴,安排儿子回家照顾爷爷。看护输液,擦洗身体,更换衣服,搭配合理膳食,周素华样样周到细致。因为一部分药物必须到外面药房去买,周素华从不耽搁。同病室的阿姨得知周素华是嫁出去的儿媳时,纷纷夸赞。出院后,姨婆要把住院费还给周素华,周素华再三拒绝,说:“给您花钱治病是我分内的事,不能要您的钱。”

  一天,姨婆把周素华拉到跟前说:“素华,难为你了。双红走得早,你照顾小宣那个家,还要每个星期都来看我们,什么活都干了,我们过得舒心,你就和我的亲闺女一样啊,比有儿有女的人还幸福呢!”周素华含笑回应:“我就是您亲闺女,这不,户口还在您这儿呢!”

  2016年10月,姨夫住院了。经检查,患有心衰、糖尿病、肺心病、贫血等9种疾病。医生说姨夫这种情况需要大量输血,并且费用都是自费。周素华和丈夫商量后决定,不管花多少钱也要给姨夫治病。于是,宣相林马上通过同学微信群找到献血证以保证血源供应,周素华则不顾上班的疲劳,坚持帮老人擦洗身体、洗温水脚、送饭、洗衣服。终于,在他们精心的护理和陪伴下,姨夫健康出院了。回到家里,素华也丝毫都不敢放松,她担心自己不在家的时候姨夫会吃错了药,就收集来15个糖盒,把药按早、中、晚分好装进盒子,按周一至周五装在塑料袋里。就这样,班还是照常上,家还是按时回,时光又开始了以前的周而复始。

  转眼间,又过年了。三十那天,姨夫高兴就喝了点酒,初一起来就感觉乏力,大家劝他去医院检查,他坚持不去,说有拜年的来,家里没人可不行。最后,在周素华的一再坚持下,初二才动身去了医院。检查结果很不乐观,贫血更严重了,输了1200毫升血才达到正常指标,临出院,大夫叮嘱要多晒太阳,在家静养。出院时,素华怕老人心疼钱,报销以外的部分全部担负。

  2017年4月,姨夫出门口时摔了一跤,到医院一检查--椎骨骨折,赶紧住院。周素华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大到擦身洗背,接屎倒尿,小到尝水喂药,洗衣喂饭。出院后,医生提出要在炕上躺着养伤。周素华就安排丈夫暂停工作,在家照顾。自己则一回来就洗洗涮涮,忙里忙外。经过一个多月的照料,姨夫能自己坐起来了,并且扶着能下炕溜达20多米,周素华又买来轮椅,经常带他出去晒太阳。

  2017年的暑假,是周素华夫妇和儿子云龙陪伴姨夫的最后时光。8月23日上午8点左右,姨夫突然喘不过气来,经医院抢救无效离世。姨夫无儿无女,最担心的就是百年之后没人管,没人埋,对此周素华格外重视。从医院就开始打电话张罗,见到姨妈更是百般安慰,并个人出钱为姨夫操办丧事。姨父安葬好了,姨婆十分满意,逢人便夸。

  姨夫离世百天后,周素华把姨婆接到为儿子结婚准备的楼房安度晚年。除了每天一日三餐送饭,周素华还把轮椅从老家带来,推着姨婆逛商场,去公园游玩。姨婆日子过得很舒心,每天都有开心的笑容。周素华夫妇还准备等婆婆那边清闲了,也把她接到楼房里,让两位老人一起生活,一起过年,一起享受快乐时光。

  与周素华熟悉的人都说,她的身上有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让人受触动,受感染。也许,这种魅力就是她的至淳至孝,她的真诚善良,她的宽容奉献。

责任编辑:tech
更多>>文明要闻
更多>>文明创建
图片新闻
更多>>公民道德
更多>>未成年人
更多>>志愿服务
张家口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hbzjkwmw@163.com
张家口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 0313-2011753
冀ICP备1102247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