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丽乡村> 正文

一个贫困村的美丽“蝶变”

2018-07-05 来源:张家口日报

  一个贫困村的美丽“蝶变”

  ——在蔚县白庄子村

  记者 宋锦丰 通讯员 淮征

  臭水沟变身美丽的小花园,孤寡老人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农闲村民有了致富产业……蔚县草沟堡乡白庄子村,这个一直有“贫中之贫”之称的深度贫困村,在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正在走上一条产业兴村、文化靓村的美丽“蝶变”之路。

  (一)

  盛夏时节,在大山的环抱下,白庄子村特有的小气候凉爽宜人,田地里种植的有机蔬菜长势正旺,村中路旁的鲜花喜迎八方来客。

  走进村口,写有“靠着墙根晒太阳,不如奋斗争荣光”“给自己养个好习惯,给全村留个好环境”等标语的宣传牌格外引人注目。

  村党支部书记白刚告诉记者,白庄子地处太行山深处,平均海拔1800米,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这里成为了蔚县最贫困的乡村。多年来,走不出大山的农民守着青山绿水过苦日子,步步踩石头,环境脏乱差,百姓没出路,产业没发展……这一切,让村民们渐渐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很多人开始安于“懒、散、闲”的生活。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心!”县国土资源局驻村工作队进驻白庄子后,针对如何增强村民内生动力,入户走访了解村情,针对问题研究调研,学习政策谋划产业,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培树典型鼓励信心……今年,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在村里组织了一场场宣讲活动,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向村民讲明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是如何影响制约经济发展的,并通过一个个脱贫致富的具体实例,鼓励村民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主动的致富意识。

  “仅仅一个月时间,村民们的精气神儿就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接下来发生在村民身上的变化,白刚感到既惊喜、又欣慰。

  (二)

  帮村民选准产业、做强产业、增加收入是硬道理!

  “大白菜是白庄子的主导产业,但因为产业化程度不高,市场收益低,甚至有过很惨的赔损经历。”白刚告诉记者,因为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不足,大白菜价格都是菜贩子说了算,农民没有议价权,对于只有三四亩地的农户来说,种菜收益只能满足家庭的基本开销。如何彻底扭转产业困局,带领村民打开致富之门,成了白刚心中的一件大事。

  去年6月,在省农业厅的帮助下,白刚带领村民组建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与富平创源企业合作引入有机农业标准与规程。“成本高了,规矩也多了,难免导致一些村民产生排斥心理。”白刚坦言,最初只有8户愿意加入试验田,于是他挨家挨户做工作,给村民讲事实、摆道理,最终确定了20亩优质土地种植有机大白菜。试种成功的大白菜通过了上海SGS共273项指标检测,并注册了“草沟堡”品牌,产品论棵出售,通过富平创源、北京高端市场、微店直销等渠道销售。合作社成员分工完成定植、除草、打药等工作,并由合作社统一结算工钱。今年,村里又发展了218亩有机蔬菜种植。

  “合作社的成立极大提高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白刚告诉记者,“草沟堡”生态大白菜每棵平均能卖到4、5块钱,每亩收益达到了2万元左右。

  受小气候的影响,白庄子村一年有八个月是农闲时间。如何利用农闲时间帮村民增加收入,成了村干部和工作队员心中的头等大事。

  “以前在外地上班时,跟一家服装加工厂打过交道。”白刚告诉记者,在驻村工作队协商帮助下,村子决定引进服装加工厂,让村民实现本地就业。去年11月,蔚县诗画服装加工厂落户白庄子村,用工优先贫困户,并辐射带动周边村子发展。短短时间,企业吸引了本村以及周边六个村的村民慕名前来,目前,在工厂里就业的工人达40人,其中贫困人口16人。

  “我们老两口在这里打工,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每个月有1600元的收入,再加上家里的8亩菜地,一年能增收两万多元。”68岁的贫困户白贵生对目前的生活非常满意。

  村民刘玉梅以前农闲时只能在家呆着,出去打工又照顾不上家人,很无奈。“现在可好了,有了制衣厂,守家在地就能挣钱,一个月有两千多元的工资呢。”刘玉梅说。

  诗画服装加工厂负责人吉艳纯告诉记者,今后准备继续扩大工厂规模,争取辐射带动更多贫困村民就业打工,让更多的留守人员有钱挣。

  (三)

  有了收入,还要让村庄变得更美!

  “物质扶贫、精神扶贫两手都要抓好!”白刚说,“精神扶贫”是白庄子村的“亮点”:

  ——开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聘请专家学者讲解传统文化课程,为村民宣讲党的农村政策特别是扶贫政策,以及科学养生、健康护理、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编排、表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并举办“自强做人,自立做事,讲诚信,懂感恩”大评比活动。

  ——组建志愿者照料服务队,对村里五保户和孤寡老人进行基本生活照顾和料理,不收取任何报酬,让村民在参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思想得以提升。

  ——成立爱心基金会,对于生活困难的贫困户和遭遇重大疾病的村民给予帮助,努力营造出互助互爱、和谐相处的邻里关系。

  ——开展“四星四户”评选活动,在全村定期评选出勤劳致富星、尊老爱幼星、文明诚信星、清洁卫生星、脱贫光荣示范户、发展生产示范户、感恩爱党示范户、环境卫生最差户。

  “在评比机制的激励下,村民们都主动争先,家家都想有‘星星’,自然而然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村民朱贵成有感而发。

  “村里的传统文化课我一节也没落过,通过上课学习,大家的思想意识提升了,注重孝道了,村庄环境变美了,村民之间也更加和谐了。”村民刘玉梅满脸喜悦地说。

责任编辑:sunjixiao
更多>>文明要闻
更多>>文明创建
图片新闻
更多>>公民道德
更多>>未成年人
更多>>志愿服务
张家口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hbzjkwmw@163.com
张家口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 0313-2011753
冀ICP备1102247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