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坚定梦想> 正文

【时评】扫除“小恶”行为 滋养城市文明

2018-09-21 来源:张家口日报

  扫除“小恶”行为  滋养城市文明

  ——四谈打好城市管理百日攻坚战力促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日前,有市民发帖称,清水河北路的清园桥头,一座名为“童叟棋乐”的铜雕被人为破坏。雕像组成部分中,不仅“童叟”间的汉白玉棋盘被损毁,“爷爷”手中的扇子也被锯掉。据市民讲,此前,“孙女”还被人搬倒后扔到河中。还有市民发现,被破坏的雕塑旁,另一组孩童在草丛中玩耍的铜雕也被破坏,每个“孩童”的手指均被锯断。

  作为公共设施,街边雕塑本是丰富城市景致、增添生活美意之物,却屡屡遭受人为损毁,此种行为着实有悖社会公德和城市文明。城市生活的美好,其一就是人们能够享受到良好城市环境带来的身心愉悦以及配套丰富的公共设施提供的生活便利。而无论是蓄意发泄还是见财起意,肆意破坏城市公共设施,不仅有碍观瞻、影响城市形象,更是对他人公共权利的不尊,是对城市文明的野蛮践踏,应该受到谴责和制裁。

  和雕塑遭遇“黑手”类似,我们的城市中,那些被粘上小广告的路灯杆和公交站牌、被污损的垃圾桶、被卸下零部件的健身器材、被践踏攀折的花草树木等等,都反映出个别市民文明素养的有待提升。而且值得我们警惕的是,上述不文明行为中都存在着一种“小恶无妨”的错误心理,即从当事者的角度来看,这些行为只不过是发泄私欲或者好奇心作祟,既不用承担相应责任,也没有造成重大损失,就像随手扔个垃圾、随意横穿马路一样,因而不以为然。但所谓“小善渐而大德生,小恶滋而大怼作”。貌似微不足道的“小恶”,却容易滋生逾矩心理甚至产生“破窗效应”,一旦人们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或者缺乏必要的管理约束,“小恶”也会积累膨胀,酿成“大祸”。更何况,“小恶”本身也是行为失德的体现,对于公众生活和城市文明的不良影响不容小觑。

  市民的文明素养是城市文明的基础,实现市民文明素养的有效提升和持续发力,也是我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所在。摒弃“小恶”之念,守住道德底线,不断提高守则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需要我们从日常点滴做起,爱护城市公共设施、尊重他人公共权利,敢于制止和纠正不文明行为。唯有更多严于律己、身正为范的市民,才能带动形成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文明之风。同时,也有必要对种种破坏城市秩序的“小恶”之行形成压制态势,无论是技术监督和巡查防范,还是教育引导和宣传曝光,抑或是严格执法和严肃追责,都是对城市文明的一种反向滋养。期待城市管理部门拿出更为科学有效、严明有力的管理举措,助推张家口城市文明的再提升。(王棣)

责任编辑:sunjixiao
更多>>文明要闻
更多>>文明创建
图片新闻
更多>>公民道德
更多>>未成年人
更多>>志愿服务
张家口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hbzjkwmw@163.com
张家口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 0313-2011753
冀ICP备1102247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