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人365> 正文

环卫工人李德:淘厕工也能干出大名堂

2018-12-26 来源:中国文明网

  1545789788553414.jpg

李德,1962年11月出生,河北沧州市运河区环境卫生管理站站长、党支部书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技术能手,2018年8月入选“中国好人榜”。他先后进行的109项技术革新有9项获国家专利、4项填补国内特种设备领域空白,成功改造20多辆环卫车,为国家节约改装资金数百万元,被群众誉为“新时代的时传祥”。

  改革开放40年,我既是一个见证者,也是参与者。40年来,我们环卫工人作业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的全人工到半机械化再到如今的机械化作业、智能化管理,如今的环卫工人们不仅有知识、有技能,还懂专业、会创新。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感到无比的骄傲。

  1982年,20岁的我成为了一名环卫工人。那时候,这是个没人愿意干的活儿——扫大街、淘厕所,既没前途,更遭人白眼。我白天扫大街、晚上淘大粪,感觉既丢人又憋屈。但是越是身处这样的环境,越激发起了我的“斗志”——环卫工人怎么了?环卫工人就不能堂堂正正站到人前吗?凭着自己的双手,流着自己的汗,我一定要干出点儿“响声”来!

  机会是留给有心人的。1983年,组织上安排我去垃圾清运车队卸垃圾,这意味着,我能跟汽车近距离接触了!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汽车普及率不高,汽车还是个稀罕玩意儿。我每天早早来到车队,磨着司机师傅教我两手,凭着这样的“零敲碎打”,我拿下了驾照。之后我又盯上了修车。因为环卫车辆经常深夜作业,坏在路上根本找不到人修。我大量地看书、学习,《动力学》《机械学》等只要与车辆维修和制造有关的书籍,我都想办法买回来看。慢慢地,靠着拼劲儿和钻劲儿,我成了单位公认的“汽修高手”:车从单位院里过,我一听就知道是谁开的;车有毛病,还没拆,我一听就能判断出是哪个部件出了问题……

1545789788156360.jpg

  20世纪80年代的李德。图片由河北文明网提供

  1984年,我进入了维修车间,真正地跟机器设备打起了交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鼓励技术创新,在这里,我也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项“技术革新”——成功改装一台变速箱绞车,实现了一人轻松拆装。从那时起,创新的种子就在我的内心扎了根。

  2004年,我开始担任沧州市运河区公厕管理站站长,我们站的全部家当就是两台吸污车、三辆淘粪车以及七八个工人。那时候,公厕都是旱厕,大部分都在狭小的胡同里,基本靠人力清淘。公厕粪便池在东,拉粪车在西,相距110米,需要将粪便一担一担地挑出一人宽的巷子,倒在拉粪车里。一个公厕需要来回20多趟才能清理干净。但是工友们干着最脏最臭的活,却经常遭到一些人的不理解。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同事穿着雨裤清理化粪池,往外挑粪时,由于路不平,他粪桶里的污物晃荡出来,都溅到了他的身上。我想,一定要研发出体面的吸污车,让队友们扔掉粪勺子,让环卫工人“有尊严”!

  解决这个难题就需要技术创新。说起来容易,但国内没有一例类似技术或是车型作参考,全部需要自学。我找来一台大功率的机器,买来零部件,在马路边摆开了“战场”。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从工学到电学,从发动机到底盘加固再到机器校对、部件磨合,我和工友们先后进行了上千次调试修改。2004年5月,我们的第一台小型吸污车终于诞生了。有了这辆机动灵活的小型吸污车,工友们的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得到了极大优化。在专家组看来,这辆车虽然有些粗糙、简陋,但所有技术问题都得到了巧妙解决,效率提高了四五倍,还填补了国内空白。

1545789788256634.jpg

  2004年5月,李德改装成功全国第一台小型吸污车。图片由河北文明网提供

  2009年,经过几十次技术升级,我们研制改装的第一辆自动压缩式固液分离吸污车,投入正规作业使用,吸污效率从原先20分钟抽不满一车,提高到5分钟抽满一车。直到现在,它依然走街串巷地“工作”,从未“生病”或出过差错。

  也是在2009年,我无意间看到佳木斯一个环卫处利用杠杆原理改装了一辆环卫车。受此启发,我摸索了两个多月,改造了一辆既美观又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小型粪便机械作业车,成为国内先进的机械化清淘作业车辆。有了它,工友们告别了肩背、手提粪桶的现状,只需按动操作按钮,就可以完成从清淘到倾倒的步骤。

1545789788337122.jpg

  2009年7月,李德调试小型粪便机械化作业车。图片由河北文明网提供

  之后,我们的“创造”迎来“井喷”:看到环卫工因为疏通下水道,手上磨满了泡,我们发明了“多功能高压冲洗车”,既能疏通管道,又能洒水、消杀,还能冲洗;看到小型吸污车进不去平房区里的厕所,我受电力部门电线绞盘的启发,发明了手摇绞盘,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了解决消杀车的罐体极易被药水腐蚀的难题,我们又发明了药水与罐体分离的小型多功能喷洒消杀车;为了方便清洗护栏下面等“卫生死角”,我们发明了多功能道路高压洗清车;我们还对高技术含量的马路清扫车完成了升级改造,并拿下了多项国家专利……至今,我和我的团队一共完成了109项技术创新,9项获国家专利,其中有4项填补国内特种设备领域空白。

  靠着十几年的自主研发,我们所在区的环卫部门粪便清淘机械化作业,由18%提高到98%,这个听着就“有味道”的工作彻底变成了“无味道”作业。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我们的技改技术还无偿推广到了湖北、北京、江西、山东等地,得到社会各界认可。

1545789788816780.jpg

  2014年,李德在车间进行机件打磨。图片由河北文明网提供

1545789788397818.jpg

  2018年5月,李德调试固液压缩式吸污车。图片由河北文明网提供

  和垃圾“为伍”多年,我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能进入高科技人才队伍。这些年,我被评为“沧州十大工匠”“河北省百名能工巧匠”“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好人”等等,2016年还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环卫专家。2018年5月,我被选入中组部组织的“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国情研修班,和各行各业的69名顶尖人才一起学习。我很自豪,只要用心工作,只要心里时刻装着创新,把工匠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淘厕工也能干出大名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新时代再出发,我愿在创新之路上继续披荆斩棘,为祖国的环卫事业奋斗终生!

责任编辑:sunjixiao
更多>>文明要闻
更多>>文明创建
图片新闻
更多>>公民道德
更多>>未成年人
更多>>志愿服务
张家口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hbzjkwmw@163.com
张家口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 0313-2011753
冀ICP备1102247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