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邹世功 做志愿者是一种习惯

2019-04-25 来源:张家口日报

1556162147993753.jpg                 

  “老邹,你怎么还天天出来捡垃圾?小区里现在干净多了,再说也没人检查、考核了。”

  “好的卫生环境就得天天打扫,我当志愿者不是为了应付检查。”

  春风吹破杨柳天。春日七点的东宁街社区还稍显安静,只有一件红马甲雷打不动的出现,他就是“河北好人”邹世功。

  1956年出生的他,平时就是邻里街坊中的“好大哥”,退休后,更是把时间投入到了社区志愿服务当中。2017年,他更主动找到社区,成为一名创城志愿者,为辖区做志愿服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那时起,每天早上七点,出门锻炼身体的他便开始了一天的志愿服务,捡捡地上的烟头纸屑、撕撕墙上的广告传单,将志愿服务融于自己的日常活动中已成习惯。

  在经开区东宁街社区,邹世功在很多居民的眼里都是个“怪人”;很少与人来往,但是在志愿服务这事儿上,认真执着到“一根筋”。只要是志愿服务活动,无论风雨,他随叫随到;只要是为创城出力,无论寒暑,他总是第一个到岗。他很少与人攀谈,但是为了引导居民树立文明观念,他不惜和人争辩、甚至争吵。

  2017年夏天,邹世功突然找到了社区的工作人员,提出想加入志愿者服务队。“当时我们都有点意外, 和他说‘身体好、热心公益就行,别的没有。’他立刻就说‘我要加入’。我们怕他有误会,特地说明这是义务的、没有钱,他特别坚定地说‘义务也行,我愿意。’”社区工作人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去年夏秋之际,正值我市创建文明城市的攻坚阶段,那段时间,每天早晨8点、下午3点,志愿者们都到社区集合,带上长柄镊子和垃圾袋分组对小区和公路辅路卫生进行清理。一般上午干4小时、下午干3小时,一边干还要一边进行文明宣传,十分辛苦。邹世功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有时他起得早了,就自己先干上了。

  “我天天看你在这里扫啊捡啊的,社区给你钱啊?”居民的不理解声音不断。

  “我当志愿者不为钱,文明的环境需要大家维护,看看咱们小区,比以前干净了多少倍,这都是志愿者的功劳。”平时少言寡语的邹世功突然说了这样的一番话。

  慢慢地,居民们对这位少言寡语却心地热忱的“怪人”,少了偏见、多了尊敬,大家都知道这个“怪老头”其实并不怪,相反,他对志愿服务的认真和文明创建的执着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邹世功也在一次次服务活动中结交了好邻居,好朋友,虽然话依旧不多,但笑容已经成了这位老人的“新标签”。

     去年11月初,寒冬已至,邹世功仍然每天早晨在小区里清理卫生,地上的烟头、纸屑已经不像夏天那样好捡,但他还是一丝不苟。社区工作人员怕他冻病,让他等天气转暖再出来做志愿服务,可他说:“没事,我身体好。志愿服务得坚持,坚持到了,别人才会明白什么叫志愿服务,才会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我现在还能做这些,我很高兴”。 (记者 王海超 通讯员 李一凡 王丹)

  记者感言:

  “捡捡烟头纸屑、撕撕广告传单,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难在持之以恒,难在主动为之,而他早已习以为常,将志愿服务变成一种习惯。他就是‘红帽飞扬护城忙,播撒文明正能量’的志愿者——邹世功。”这是邹世功获得“最美东宁人”时的获奖词,正是因为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人,我们的志愿服务才越做也好,我们的城市也越来越文明。

责任编辑:sunjixiao
更多>>文明要闻
更多>>文明创建
图片新闻
更多>>公民道德
更多>>未成年人
更多>>志愿服务
张家口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hbzjkwmw@163.com
张家口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 0313-2011753
冀ICP备1102247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