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亮:向乡村振兴进发

2021-07-12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欢呼声、鼓掌声响彻了天安门广场上空。每一次宣告,每一次高呼,我和现场的观众都是激动万分,情绪一次次被点燃。那一刻,从内心里、从骨子里更加坚定了信党、爱党、护党、为党,永远跟党走的强大信念!”这些天里,刚刚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的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驻阳原县辛堡乡四十亩滩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副院长孙国亮,一直被‘光荣、震撼、自豪、激动、奋进’的情绪所包围着、感染着、浸透着。

image.png

  “扶贫没有钱拿出存款”“钱不够出去借钱”“驻村扶贫全家齐上阵”“两次主动申请驻村”……村里富裕了,孙国亮的扶贫事迹也感动了无数人。

  孙国亮,1969年10月出生,1989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党龄25年,曾被省公安厅记三等功3次、嘉奖1次,荣获“2001—2002年度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由于出生在农村,孙国亮对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当听到学院要派扶贫干部到张家口农村扶贫的消息后,他立刻报了名。经过学院考察,他成了扶贫队伍中的一员。2016年2月25日,孙国亮和其他两位工作组队员到了阳原县辛堡乡四十亩滩村。

  四十亩滩村子不大,132户,338人,其中贫困户79户;人均不到2亩地,一年一季种玉米;青壮劳力大都出去打工,剩下的只有百十来个老人和孩子。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孙国亮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挨家挨户走访,了解乡亲们的所思、所想、所盼。

  经过考察,孙国亮确定了建设大棚产业、实现生态旅游规划。孙国亮的想法得到了县、乡、村的重视。政府拨付了一些费用,可资金远远不够,孙国亮把自己家里的全部存款拿出来,又靠着自己在警院当老师多年的“面子”,到处找学生借钱……那一段日子,孙国亮愁得吃不下、睡不着。看他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地奔波,村干部们也备受感动,纷纷拿出家中存款。2016年5月,流转村民土地120多亩,他们建起了一期20个大棚。当年秋天,一期20个大棚和露天种植的蔬菜喜获丰收。年底,全村79户贫困户每户分得了822元股金,其中23户贫困户共拿到了土地流转金30979元;27户贫困户中的38人在合作社挣得薪金69831元。 

  孙国亮的妻子董晓娅前两年刚做过手术,身体很弱。2016年秋天,孙国亮对妻子说:“要不你也过来吧,咱俩有个照应。于是,董晓娅带着铺盖卷从石家庄也来到四十亩滩村。从此,孙国亮两口子在四十亩滩安了家。

  本来只是一年的扶贫时间,但他舍不得离开那里的百姓,又申请留了下来。2017年春天,孙国亮又带领大家建起了二期15个大棚。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产业,让贫困村子有了造血功能。2017年,四十亩滩村的村民的股金、土地流转金、薪金“三金”几乎翻了一番。两年来,他带领乡亲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建起35个蔬菜大棚和60亩明地蔬菜园区,为乡亲们精准脱贫、过上好日子找到了一条新路。 

  驻村5年中,孙国亮勇于担当、一心为民。他带领的工作队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扶贫脱贫先进驻村工作队,个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两次被评为全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还荣获河北省脱贫攻坚贡献奖,被河北省委宣传部授予“燕赵楷模·时代新人”称号,并获得“感动河北十大人物”“河北好人”“中国好人”等荣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中,河北省共有8人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模范代表受邀参加了系列活动,而孙国亮是唯一一名全省驻村第一书记代表,这让他感到无比光荣。“是党的培养才把我一个从农村出身、经历过苦日子的穷小子培养成为一个对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是党的培养才让我有了今天的成长进步。所有的一切、所有的荣誉都归功于我们伟大的党!”孙国亮动情地说。

  谈起以后的打算,孙国亮觉得,所有的荣誉都属于过去,今后要在本职岗位上继续履职尽责。在学院领导岗位上,服务好学院党委、服务好全院师生。作为第一书记,要继续带领四十亩滩的村民百姓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为实现父老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

  【记者手记】在孙国亮身上,有三重身份——警察、驻村书记、党员,每一重身份,他都给予了最好的诠释。

  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人民公安,他常说,“警察”前面有两个字“人民”,”公安”前面有两个字“人民”,心中要时时刻刻装着老百姓;作为一名驻村书记,当他看到农村土窑土房、残垣断壁、垃圾成堆贫穷落后的面貌时,农村出生的他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念油然而生、矢志不移;而作为一名党员,他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的家里事,“垫资扶贫”“借钱扶贫”“全家扶贫”“两度扶贫”……这是他作为一名党龄25年的老党员交上的扶贫答卷。

责任编辑:sunjixiao
更多>>文明要闻
更多>>文明创建
图片新闻
更多>>公民道德
更多>>未成年人
更多>>志愿服务
张家口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hbzjkwmw@163.com
张家口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 0313-2011753
冀ICP备1102247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