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桥东土尔沟社区有5户居民反映吃水难问题后,社区很快启动“红色事件”响应机制,反映给 “大片长”、区人大常委会领导,随后协调区自来水公司、区住建局、街道办事处开会协商,很快制定了自来水进家改造方案……在桥东区, “街长+片长”制度正在为民办实事行动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决战决胜交好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关键时期,桥东区探索创新, 建立了 “街长+片长”制度,将城区172条主次干道、 背街小巷根据规模、距离等要素,分为主次干道街长和背街小巷街长。按照体量、户数,本着就近连片的原则,将城区内317个小区 (散楼、 平房) 以片为单位划分为29个区域,由处级领导担任大片长,平均包联11个小区;每个大片再细化为若干个小片,由正科级领导干部担任小片长,平均包联3个小区, 实现小区管理全覆盖。 将213个驻街单位和全区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在社区和片长指挥下共同参与所包路段、片区的全部工作, 并建立了层级分明的责任落实机制, 对于难点堵点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对一些涉及面广、共性复杂的问题共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确保全区上下积极参与到区域疫情防控、冬奥安保、 社会治理、志愿服务、助困解难等工作中。 在织牢网格的基础上, 该区红旗楼街道办事处宏建社区还建立 “五员一码”管理机制, “五员” 即设立街长、片长、网格长、网格员、 联户责任人,实现全域化管理; “一码” 即群众通过微信扫码反映问题, 拓宽了反映问题、参与监督的渠道。(记者 邵俊琴 通讯员 张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