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他俩只有一双眼睛》第四部分

2022-05-18 来源:张家口文明网

报告文学《他俩只有一双眼睛》第四部分

作者:宋国兴 诵读:悦城

  这是一幅半个多世纪的画面。

  他依偎着她,她搀扶着他。

  他俩就这样走着,在生活的道路上;在向事业的攀登中。

  在他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眼神——惊讶、感叹、赞佩、嘲笑……

  她感到幸福;他心里充满光明。

  虽然,他俩只有一双眼睛。

   

  二、日子本来是甜美的,谁知竟飞来横祸。深夜,一家人哭成一团。爱,终于战胜了灾难

   

  在没有娘家一个人参加的情形下,银凤和志伟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婚后的日子是甜美的。虽然俩人的工资加起来才四十几块。

  幸福没有让志伟沉溺。爱情给了他进取的力量。当志伟萌动了自学的念头时,

  银凤给了他极大的鼓励。

  学什么呢?志伟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的那场病,和由那场病失去的眼睛。他对疾病有着切肤之痛,于是就决心把为人们解除病痛,作为自己的进击目标。

  他的自学给妻子增加了负担。

  平常,挑水、买煤、洗衣、做饭就全靠妻子一人承担了。现在又有了孩子,就更让她焦头烂额了。志伟自学,银凤还得给他充当文秘的角色。

  首先是繁重的抄书。

  对医学,志伟本一窍不通。一切都须从头学起。

  工资不多,钱,得掰着瓣儿地花。能借的资料就尽量不去买。

  妻子“唦唦”的抄书声让志伟不安。他的手不住地塌陷的眼窝上搓弄着。唉,都是因为这双眼啊!要不,何至于让银凤累成这样!

  夫妻的心是息息相通的。像是有生物电流在起作用,银凤感觉到志伟又在替自己难过着呢。

  “你睡吧。明儿一早你还得背ˋ汤头ˊ呢。”银凤停下笔,送过关照。

  “睡不着。”志伟站起身,给银凤递过来一杯清茶。

  “听听半导体吧。一会儿就睡着了。”银凤把那巴掌大的收音机放在志伟手里。这是用志伟家给她买手表的钱买的。女孩子是爱美的。工作几年了,她也没有过戴手表的体验。她早就想也和别的姑娘似的,一抬胳膊“噌”露出亮晶晶的手表,说一声“噢,到点了。”那多神气!

  志伟父母对赵家能飞来银凤这只凤凰,那是喜不胜收。家境虽也不宽裕,可还是硬凑足了一百二十元钱给了银凤。让她去了却手腕上的心愿。

  眼看自己也要戴上“上海”了,银凤乐得美滋滋的。忽然她就想到了志伟。想起他一碰到谁有个收音机,他总要羡慕地摸上没够。难怪他啊,成天黑咕隆咚地活着,再听不上个解闷的声音,那就更苦闷了。

  银凤冷静下来,想了想,一转身出了家门。

  一会儿,她捧着唱着歌儿的半导体收音机回来了。聪明的志伟一下子就猜到了,急忙问:“那么贵,你买它干啥?”

  “不贵。我还剩了三十块钱呢!”她比他还高兴。

  九十块钱买回了一个世界,志伟心里敞亮多了。

  收音机轻轻地唱,志伟轻轻地摸。上面的葵花做得真细。有叶、有籽,就是不知道黄颜色是怎么回事。

  经过十几宿的熬,书是抄完了,可志伟还需用锥子翻成盲文。这样他才能随时随地摸着背。

  时间,还是这要命的时间!

  真倒霉,孩子又病了!银凤用生活逼出来的高速度收拾停当一切,然后由志伟看家,她抱着发烧的孩子,深一脚浅一脚地直奔医院。

  从医院回来,给孩子喂了药,掖好被角,翻开本子,喘口气,再给志伟一字一句地念那厚厚的《中药四百味》。

  “啪嗒”书掉了,随着就是“呼呼”的鼾声。她太累了!志伟心里一阵紧缩。

  “哎呀!”他一走神,锥子扎在手上,血一下子流了出来。

  “怎么了?”几乎是同时,她也睁开了眼。见此情景,急忙捧起志伟的手,使劲用嘴吸着。

  他没说什么,她也没说什么。俩人只是紧紧地靠着,靠着……

  妻子所做的一切都是默默的。可这一切又都在志伟的心中化作巨大的活力,让他振奋、催他向上。

  《汤头三百二》背下来了、《中药四百味》背下来了。她陪着他去求师。她接送他去听课。她病了,不去医院,专服他给她开的药方。对于她和他,这都是一场修炼!

 

  

  终于,妻子的病愈证明了他的成功。

  嗬,志伟会治病了!

  街坊邻居们找他开药方,同事朋友们让他诊脉。志伟真高兴,自己也能给帮助过自己的人们一点儿帮助了。这是多欣慰的啊!

  看着自己的辛劳,通过志伟的手为人们奏出了福音,银凤心里甜甜的,像一滴一滴地渗入了蜜汁。

    妻子永远是个大忙人。客人来了,她接待;开药方了,她代写。真是“跟着铁匠会打铁”,时间一长,银凤竟把《汤头三百二》、《中药四百味》也几乎背下来了。而且遇到小小不严的病,她也能出个药方子了。

  听到女婿的成绩,银凤父亲稍有安慰。四年了,还没见过外孙的面呢。现在他俩又添了外孙女,僵局也该缓和缓和了。

  银凤被允许回家了。

  关系的开始解冻,让志伟欣喜。他感到人的价值是与有价值的人紧密相关的。

  他更坚定了他自学的信心。他决定全面掌握中药知识。

  攻下正骨!他又选定了新的课题。

  仿佛是在陌生的地方问路。看到一个人,就想打探一下。痴于求学的自学者就是这样。一旦碰到与自己求知有关联的行家,就毕恭毕敬,只盼着人家能赐给些学问,哪怕只是一点点。

  《西游记》里的妖怪总是窥测着唐僧的心理。他饿了,妖怪便化成美女送来香喷喷的饭菜。他渴了,妖怪便装作老妪敬上米汤。用心当然是为了吃这位取经心切的善良和尚的不老肉。

  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鬼蜮。

  一天,好心的朋友带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原来来者正是志伟渴慕已久的接骨名医李大夫。志伟又惊又喜。

  李大夫在河北坝上一带很有名气。志伟对李大夫久闻其名却无缘相识。今天贵人登门志伟自是乐不可支。当下,志伟便拱手作揖甘作弟子。

     从此“李大夫”便在志伟家酒来伸手,饭来张口了。

  人在事中迷。聪明的志伟对“李大夫”在正骨专业上的支吾托词竟看不出丝毫破绽。总认为“李大夫”是不到火候不揭锅。可能自己的招待还有不周之处吧。

  这天,“李大夫”要去大同一趟,说是那里的亲戚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在一九七五年的市场上,“四大件”还是紧缺货。志伟一听,心里一动。暗想,岳父刚刚给了自己面子,他又急需一辆车子和一台缝纫机。何不劳“李大夫”大驾,给这刚有了点儿火星的翁婿关系再升升温呢?

  

  “您能买缝纫机吗?”志伟投石问路。

  “那算个甚,要多少?”“李大夫”不屑一顾。

  志伟喜不自禁,将心里话和盘托出。

  “李大夫”可谓仗义,当下拍了胸脯。

  志伟兴奋之余没有忘了常给自己帮助的邻居们。又将喜讯告知大家。于是邻居托买的三百元钱连同岳父的二百元钱一起交给了“李大夫”。

  “李大夫”钱入囊中,立即启程。临走,又“借”了银凤从牙缝里攒出的一块“青岛”牌手表和一台三用唱机,说是路上一用。

  “李大夫”一走,肉包子打狗。冷静下来,志伟觉察事情不妙!

  追!

  急中生勇。志伟风风火火摸上了西去的列车。

  十一天过去了,他终于打探到了姓李的底细。正在姓李的与同伙在家中得意忘形的推杯换盏的时候,志伟跨进了他们的家门,一把攥住了姓李的胳膊。

  “钱是没了,你看咋办吧。”姓李的一副癞皮狗架势。

  志伟一听,一阵晕眩。老天爷呀,灾难怎么都让我碰上了!将近八百多块钱啊!这可怎么活呀!

  妻子的忠贞、善良、贤惠,她那为自己瘦下去的身体,此时想到这些,像刀子插在他的心上。他揪着自己的衣襟说不出一句话。颤抖,只有不住的颤抖。他感到冷,像掉进了冰窖……

  失魂落魄的志伟回来了。他抱着已打定的主意轻轻推开了家门。

  银凤没睡,正愁云满面地缝补着衣裳。

  “咋说?”看到像是离别了十年的丈夫,她顾不得放下手里的衣裳,赶上前扶住了志伟。

  志伟一声长叹后,屋里再没有了声音。

  “啊?”银凤手里的衣裳掉在了地上。

  “啥也别说了。我就是个瞎子!当初你就不该愣跟着我呀!”志伟死死地抓着银凤的肩头,狠命地摇着。

  银凤强忍着,大颗大颗的泪水从腮边滚下。生活啊,你怎么就这么难啊!

  志伟摸索到床边,双手在两个熟睡的孩子头上抚摸着。儿子的头发又该理了,这是要花钱的呀。可自己却把大把大把的票子拱手送给了豺狼!女儿的小辫儿上只扎了两根猴皮筋。扎上绸子多好看。可银凤舍不得买呀!我这个笨蛋、我这个败家子、我这个不该活在人世间的废物,害了一家人啊!就是来世变成牛马,我也还不尽银凤的一片情啊!

  志伟把家里仅有的一点儿物什都细细摸了一遍,然后轻轻舒了口气,拉着银凤的手,挨着孩子坐下了。

  “你走吧。孩子你替我带上。家里的东西能卖的都卖。欠别人的账一定要还!我,你就别操心了。几生几世你也对得起我了。事儿,是我做下的。我该……”他没把那可怕的最后一句说出来,只将巴掌重重地拍在了膝盖上。

  实在忍不住了!银凤扑在志伟身上第一次放声痛哭。

  孩子们醒了。惊恐地看着眼前的情景。随即,双双爬进母亲的怀中一起大哭了起来。

  泪水,把一家人泡在了一起。

  银凤慢慢抬起头,哄着了孩子,拢了拢头发平静地说:“家,还是这个家。人,还是咱们四个。你该学啥还学啥,什么山也得过去!”

  世上还是好人多。

  亲朋好友慷慨解囊补上了五百多元的窟窿。这些情谊账,他俩也在后来的日子里一点儿一点儿的还清了。

  那个连志伟的朋友也蒙蔽了的李骗子,终被判处了五年徒刑。

  爱,终于战胜了灾难。

  她,工作得更起劲了。

  他,自学得更勤奋了。

   

  待续,敬请关注第五部分:

  他心中一片光明。悠扬的乐曲传遍河北大地。他还到首都献艺。是妻子把他搀上了讲台。现在他雄心勃勃

  作者简介

  宋国兴,原铁道部影视中心编导;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作家协会会员。数十年来策划、创意、撰稿电视专题片近百部(集)。多部作品获全国大奖。

   

  悦 城:毕业于原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国家主任播音员,张家口朗诵艺术爱好者联盟创始人,从事有声语言创作工作近四十年,现做朗诵艺术的教学、辅导工作。

责任编辑:yuanboya
更多>>文明要闻
更多>>文明创建
图片新闻
更多>>公民道德
更多>>未成年人
更多>>志愿服务
张家口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hbzjkwmw@163.com
张家口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 0313-2011753
冀ICP备1102247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