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萍制作的“新年龙”糖画 陈佳 摄 身姿矫健的孙悟空、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可爱灵动的小兔子……惟妙惟肖的糖画在冬日暖阳下闪烁着金黄的光泽,市民不禁被这些糖人、糖画吸引,忍不住买下几个慢慢观赏。进入腊月,糖画工艺再次迎来了热闹的时刻,深受大家喜欢。 “新年龙”惊艳路人 一双巧手,一勺糖浆,十二生肖在糖画达人的手下“活”起来。 在大境门景区步行街南端,手艺人陈利近来又忙碌起来,一件件栩栩如生的糖画作品是他的拿手好戏。 1月18日下午,陈利和他的爱人赵海萍准备着各式各样的糖画。摊子前弥漫着浓浓的甜蜜香味,只见赵海萍手握铁勺,从热锅中舀起一勺熬好的糖汁,铁勺轻轻触及糖板,手腕微抖,那黏稠的糖浆便化作一根根细腻的糖丝,如画笔似音符,流淌跃动间勾勒出一笔笔粗细有致的线条。不到一分钟,糖板上便出现了一条生动鲜活的龙。趁着糖汁还热乎时,赵海萍粘上一根细长的竹签,等到糖汁冷却凝固,用铲刀轻巧铲起,一条晶莹剔透的龙就做好了。大龙透明的质感和细致的纹理引得路人纷纷拿起手机拍照,不禁赞叹道:“太逼真了!” 传统技艺的魅力 糖画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街市艺术,展现了手艺人的巧思和智慧,也寓意着新年的美好祝愿。在许多人的童年记忆中,糖画是过年不可缺少的传统小吃,也是儿时甜蜜时光的代表。浓稠的糖浆化作了童稚的动物、喜庆的花鸟和美观动人的节庆装饰,勾起了温馨而古老的年味。 来自宣化区的孙燕群做糖画已经十个年头了,一次街头偶然的巧遇让这位检修调度工人对糖画产生了浓厚兴趣,随后便一发不可收。经过刻苦的拜师学艺和多年的潜心研究,孙燕群成为一位小有名气的糖画艺人。 他说,做糖画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很强的技巧和对温度的敏感度,控制好熬制的火候非常关键。“糖画是门精细手艺,一年四季的熬糖方法都不同,稠度不同会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绘画时也要讲究背后含义,比如龙要抬头,寓意五谷丰登。” 谈到对传统工艺的坚守,孙燕群说:“糖画的魅力在于它那朴实的美,也蕴含着祥和的年味和家的温暖。” 古老手艺的创新 虽然糖画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这门手艺在不断创新,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形式和固定图案。除了传统的生肖、花鸟之外,陈利和孙燕群都尝试着融入一些现代元素,创作出别出心裁的糖画作品,迎合不同年龄层的群体。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节,陈利和爱人赵海萍最近绘制了不少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和流行符号,比如小猪佩奇、冰墩墩等,这些图案和新年龙成为年底最受大家欢迎的糖画作品。 孙燕群经过自我钻研,创造性地将吹糖人与糖画结合在一起,在吹出形状的基础上,再描绘图案、精心润色,使得制作出来的糖画更加立体逼真,犹如活物。 “糖画不仅仅是传统的象征,也可以是一种时尚和个性的表达,希望这一传统手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为节日增添喜庆景象和浓浓年味!”三位糖画师傅不约而同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