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民道德 > 身边好人> 正文

大西沟村的好人——戈献珍

2014-11-13 来源:尚义县文明办

  大西沟村的好人——戈献珍

  在尚义县红土梁镇大西沟村老人们的眼里,他是个“乖儿”;在跟着他养牛致富的村民眼里,他是“牛财神”;他买来拖拉机放在门口,村民可以随便开着去耕地;村民向他借钱时,他不要求打借条,觉得老百姓口头账最实在。他就是尚义县红土梁镇大西沟村村主任戈献珍,村民心中的好人。

  戈献珍今年44岁,乳名三平。

  戈献珍很出名,因为大西沟村方圆几十里内,乡亲们都流传着一句话:“家里有困难,赶紧找三平!”

  “三平是俺们的乖儿!”

  “乖儿”,是父母对儿女的亲切称呼。在大西沟村的老人眼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乖儿”,他就是戈献珍,村民们也亲切地叫他“三平”。

  “婶子,明儿我去县里,用给你捎点胃药不?”6月10日中午,戈献珍来到张俊莲家,关切地询问。

  张俊莲与老伴正在炕上搓莜面,和好的莜面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不用,你上次买回来的,还有呢。三平啊,你总惦记着咱这些老家伙!”张俊莲拍了拍戈献珍肩膀上的土,红了眼眶。

  “乖儿,那天多亏了你!”每次唠嗑,张俊莲都要把2013年10月22日发生的事提上一提。

  那天晚上,张俊莲的肚子有点疼,草草吃了些饭,就进了被窝,心想着是着了凉,捂热乎就好了,没想到胃里像吃了铁一样,硬得很,还一阵比一阵疼!她的额头不断渗出豆大的汗珠,脸色煞白,疼得在炕上打起滚来。

  张俊莲意识到,可能是肚子里闹了病,得赶紧上医院。当时,只有她和老伴在家里,他们脑中闪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赶紧找三平!

  晚上11点,戈献珍把张俊莲扶上了他的车,往尚义县医院赶。

  “别急,忍着点,去医院的路我熟,一会儿就到。”戈献珍不时安慰着两位老人。

  在途中聊天时,张俊莲才知道,戈献珍刚刚把胃出血的村民戈军仕送到医院,又马上从县里赶回来接她。

  住院期间,戈军仕对张俊莲说:“我吐血吐得厉害,家里人都吓傻了,要不是三平及时送我上医院,我或许就没命了。”

  这样的事,可不是一两次了。村里的老人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愿意叫戈献珍帮忙,儿女都不在身边,平常把他当个儿子用,近的去个镇医院,远的还去过市里的医院。

  每每村民对戈献珍说些感谢的话时,他总是说:“我愿意给大家服务,直到我开不动车为止。”

  “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他!”

  致富是村民共同的心愿。戈献珍养牛致了富,并把致富经教给大家。因此,他也成了村民眼里的“牛财神”。

  6月12日上午,村民朱宏拉着牛经过戈献珍家的牛舍时,正好看见戈献珍。

  “三平,我养的牛咋样?”朱宏向戈献珍请教。

  “嘿,这牛壮实,好好养,准能挣钱,要不再从我这儿牵几头?”戈献珍笑着说。

  朱宏家境贫寒,文化不高,也没有啥技术,成家以后,光靠着种地为生。戈献珍见他年纪轻轻的没个奔头,就想着扶持一把。

  “兄弟,跟我去收一趟牛,管你吃喝,随我见识见识去。”2012年冬天,戈献珍推门进了朱宏家。

  “见识了也白搭,我可买不起牛,怕赔钱!”高宏嘴上抱怨,心里却涌起暖流。他知道,三平是想帮他。

  “等回来了,你想养牛,就直接从我家牵牛,挣了钱再给我!”戈献珍不容他推脱,说了时间,嘱咐他带些换洗衣裳,便出了门。

  就是这出去“见识世面”的半个月,彻底改变了高宏的生活。

  “三平从内蒙古收了21头牛,往回返的过程中,刚走了一半路就卖出去了一多半牛,挣了一万多元。”朱宏说。

  回到家后,朱宏就萌生了养牛的想法,戈献珍从自家牛棚亲手为他挑选了4头好牛。几个月后,他就挣了一万多块钱,之前的牛钱还没还清,他又从戈献珍家牵了8头牛。

  遇上养牛的旺季,朱宏曾养过30多头牛,算是村里养牛能人了。朱宏说:“三平是个热心人,只要村里有人想养牛,就到他牛舍挑好的牵走,有闲钱的就给,没有的就欠着,等养牛挣了钱再还,而且不要利息,还钱时也是按着当时牛的卖价给,绝不跟着时令涨价,听说现在村里的人还欠着他七万多块钱的牛钱呢!”

  大西沟村有140多户村民,其中40多户跟着戈献珍养牛,周边村也有100多户村民跟随他养牛致富。

  “私人的拖拉机供大家用!”

  戈献珍做过收猪的生意,专门买了一辆拖拉机拉猪用。到了春播季节,就有村民向他借拖拉机犁地,时间久了他发现,一辆拖拉机不够用就又买来一辆。后来,手头有了结余,他就买了辆农用车收牛,拖拉机闲了下来,专门停在门口供大伙耕地用。

  6月14日,村名戈刚仕指着这两辆拖拉机说:“这是三平买的拖拉机,在这儿停放了8年。只要村民一句话,他就给拖拉机加满油,谁用谁就找司机开走。”

  久而久之,大伙儿都形成了习惯,用时也不用跟戈献珍说,就自己开走,用完了还回来,并自觉给拖拉机加满油。

  戈献珍每次到张北县办事,总是开着自家拉牛的货车,不为别的,只为了免费给村里人捎带着买些东西,小到柴米油盐,大到盖牛棚的材料,有时还需要他垫付费用。

  “这拖拉机和农用车是三平的,三平的心是想着大伙的,借用流行的一句话,这叫‘私车公用'!”戈刚仕扔掉手里的烟头,握住拖拉机的摇把,使劲摇了两圈,拖拉机发出“突突”的响声,久久回荡在大西沟村上空。

  “老百姓口头账最实在!”

  村民们忘不了戈献珍风里雨里送老人看病,忘不了他让村民免费牵牛,还提供拖拉机犁地,更忘不了家中遇到经济大坎儿时,戈献珍的慷慨解囊。

  6月下旬,村民老杨来到戈献珍家。看见老杨不说话,戈献珍开了腔。

  “咋地,老哥有难事?”戈献珍问

  “孩子成家,得买房,我这有点紧。”老杨看了戈献珍一眼,又低下头去,他知道这个时候正是戈献珍收牛的节骨眼,戈献珍自己也得用钱。但遇到了难事,老杨不知道除了戈献珍他还能找谁。

  “不瞒老哥,我也正用钱,但你把心搁肚子里,你先把钱拿走,我再到外头筹点钱。”戈献珍将两万块钱塞进了老杨的兜里。

  “兄弟……”老杨激动地说,“我给你立个字据,等有了钱,马上还你。”

  “老哥,不用,我信得过你。孩子结婚是喜事,我出份力是应该的。”戈献珍憨厚地笑了。

  大西沟村的乡亲们向戈献珍借钱,附近村里的村民也受过戈献珍帮扶。外面到底欠他多少钱,恐怕戈献珍也得在心里打个大问号!戈献珍把粗壮的手指一一曲向手心,念叨着,老杨家的孩子要念大学缺钱用,老王家的大儿结婚买房得用钱,老李买草料手头紧,老戈治病得花大钱……戈献珍记得乡亲们的难处,却不记得借钱的数目。

  “咱不要求打借条,老百姓口头账最实在,立个字据借钱,乡亲们反而用钱用的不踏实。有心还钱的,怎么都会还,诚心赖账的,有个借条也没辙。”戈献珍信得过乡亲,乡亲们自然也不会辜负他,大学毕业了、媳妇娶进家门了、做生意发家致富了……当一笔笔欠款摆在戈献珍面前,他知道,一个又一个家庭过上了更热络的生活。

  戈献珍的父亲从小孤苦伶仃,是大西沟村的“百家饭”养大了父亲。小时候,父亲就告诉他们哥儿几个,等有本事了一定要回报这里的乡亲。戈献珍的两位哥哥曾连续三年为村民发放年货,戈献珍深受影响。

  戈献珍说:“我是一名党员,又是村主任,在村子里还算是个年轻人。多吃苦、多受累、多为村民想,是我应该承担的一份责任。”

责任编辑:aulian
更多>>文明要闻
更多>>文明创建
图片新闻
更多>>公民道德
更多>>未成年人
更多>>志愿服务
张家口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hbzjkwmw@163.com
张家口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 0313-2011753
冀ICP备1102247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