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人365> 正文

逆流而上的无畏选择———记“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王晓芳

2020-09-14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张家口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王海超 通讯员 李刚

  仪器声、液体滴答声、同事的轻轻交流声……9月10日早上7点30分, 张家口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王晓芳准时走进病区,一瞬间便被这再熟悉不过的声音所包围。

  两天前,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表彰后,她便马不停蹄地回到了工作岗位。

  作为我市唯一一名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33岁的王晓芳自2月9日起,作为河北省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员,从张家口到武汉,从寒风凛冽的严冬到草木蔓发的初春,从方舱医院的守护到重症监护室的坚守, 将她生命中的39天献给了中国战“疫”。

  面对荣誉,她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而是我们医院和全市所有医务工作者的荣誉。我会把它化作一种精神和力量,更加努力地工作。 ”

  誓言 祖国需要我的时刻到了

  1月26日, 农历正月初二,王晓芳向医院交了请战书。

  “那时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开始,我作为一个重症医学科的护士,觉得需要我的时候到了。 ”

  在请战书里,她写到,“我的重症护理经验比较丰富,可以派上用场。 ”

  的确,一参加工作就在重症医学科的她,有着10年的重症病人护理经验,在抗疫战场上是“急缺”。

  很快, 医院的决定下来了,批准她的“请战”。 这时,她才把决定告诉了家人。

  母亲担心女儿的安全, 反复询问能不能不去;8岁的儿子还不确切知道什么是“抗疫”,只以为又是一个妈妈加班没法完整陪他的春节; 爱人沉默了很久没说话, 最后在她的行李箱里放进了一个吹风机:“我查了天气预报,那边比较潮,衣服不好干,你膝盖不好,把衣服吹干了再穿。 ”

  王晓芳说:“他知道我的性格,劝也没用。 ”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别看晓芳只有90多斤,瘦瘦弱弱的,可骨子里有韧劲。

  可最后,这“无言”的吹风机还是被她悄悄地取了出来。 “临行前,院领导嘱咐,让我照顾些其他兄弟医院的队友,我想了想,又多拿了一些大家需要的药品。 ”

  没有天降大任的英雄宿命,只有逆流而上的无畏选择。2月9日,王晓芳和我市30多名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正式集结, 次日凌晨3点, 作为我省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飞抵武汉。

  火线 从开舱到休舱我们完成了任务

  2月10日,武汉初印象:无。

  王晓芳以前从没来过武汉。谈起武汉的初印象,她想了半天,不好意思地笑了:“没有”。

  “那你害怕吗? ”

  “好像也没有。 ”她歪歪头。

  其实不是没有,是来不及。

  来不及看看这座城市,也来不及恐惧。

  2月10日凌晨落地后, 王晓芳就接到了任务:入驻两天后开舱的江岸方舱医院。

  “那时候连防护服怎么穿脱都得重新学,什么陌生啊害怕啊都顾不上。 ”

  两天里, 从防护服的穿脱到病人的护理,从和医生的沟通到物资的领取,她的日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

  2月12日,江岸方舱医院开舱,首批159名患者入院,王晓芳作为A区2组组长,带领21名护士开始了“方舱时间”。

  方舱的工作内容十分庞杂,这位患者缺生活用品,那位患者需要购买药品,每天每个患者的不同需求由主管护士采集后报给王晓芳。她将信息汇总后,上报到医院物资处。 物资到位后核对无误,她再逐个通知主管护士领取发放。 而这些,仅是护理组工作的一小部分。

  江岸方舱医院患者最多时近500人,哪些患者需要做核酸、哪些患者需要吃药、哪些患者需要转院……王晓芳说,只要在岗上,她的手机和对讲机几乎是不停在响。

  作为组长,除了患者,她还时刻关注着同组护士的健康。“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穿防护服,不太适应,第一天就有护士难受得想吐。”她安排不舒服的护士轮流休息,把自己带来的药分给她们,共同坚持了下去。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她带领着2组始终发挥着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像钉子一样坚守着生命之“舱”。

  3月8日,江岸方舱医院休舱,她和同事们一起留了影,“从开舱到休舱,我们圆满完成了任务。 ”

  担当 患者永远是第一位

  3月4日,武汉市第七医院,王晓芳又一次成为ICU护士。

  领导询问意见时, 她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虽然心里有点害怕,但又有种熟悉感,照顾重症患者我有经验。 ”其实,她除了10年重症医学科护理的经验,还拥有省重症专科护士的专业资格,在市第一医院重症科,她的能力响当当。

  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她又进入武汉市第七医院重症监护室, 负责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承担的任务更重了。

  可第一个班,她就为自己先前的“骄傲”有点懊悔。 “穿着防护服做护理比想象中难多了。 ”

  戴着手套摸脉经常摸不准; 隔着防护服,重症患者的声音变得更模糊;口罩和护目镜将前几天终于消肿的耳朵又勒肿了……

  “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一样, 重症患者抢救争分夺秒,我可不能拖后腿。 ”

  下了第一个班,回到酒店,她顾不得头晕脑胀的不适感,马上带好手套练习摸脉,到下一个班时,明显比第一次强多了。

  重症病人的病情瞬息就可能发生变化,护士需要时刻关注病人的情况。 白天还好,王晓芳说,最难熬的就是夜里。“虽然我们重症科护士习惯了熬夜,但还是会犯困。 尤其穿着防护服,又闷又热,那种滋味确实不好受。 ”

  面对这一切,她从来都只是轻描淡写:“不光是我,大家都一样,患者永远是第一位。 ”

  3月18日, 武汉市第七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王晓芳的武汉“抗疫”也以这个“0”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粒种子,埋在逆行者的心底,当家国蒙尘,种子总会被唤醒绽放新芽。 39天里,江岸方舱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王晓芳在两个战场上救死扶伤,用生命守护生命,书写了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人间大爱。

  “能参加这次抗疫,我此生无悔。 ”她说,“而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好好上班。 ”

责任编辑:jlj
更多>>文明要闻
更多>>文明创建
图片新闻
更多>>公民道德
更多>>未成年人
更多>>志愿服务
张家口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hbzjkwmw@163.com
张家口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 0313-2011753
冀ICP备1102247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