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创建> 正文

宣化区全面推行“百姓说事、干部解题”服务模式

2021-10-13 来源:宣府社区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进一步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全力保障冬奥会筹办,宣化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落脚点,创新思路、大胆实践,将百姓说事工作提上日程,定方案、强督导、促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区7个街道54个社区均建立了百姓说事服务平台,累计受理百姓说事530条,已解决512条,办结率96.6%,群众满意率达98.3%。

  百姓说事有渠道,畅通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开展好“百姓说事、干部解题”,首先就是要为人民群众打造一个说事儿、办事儿的平台。宣化区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依托居民微信群平台收集诉求,线下通过百姓说事点、说事亭、说事箱、说事热线等渠道对群众各类诉求统一接收、分流派单、跟踪处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当事人。不管通过何种渠道,群众都可以畅所欲言,并通过社区“说事”平台进入“解题”系统,实现了 “多头分散”向“体系运行”的重大转变,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效率有提升。有些街道社区专门在小区“兼合式”党支部阵地建立了“百姓说事亭”“百姓说事点”,不但让群众有地儿说事,更重要的是面对面地说,涉及法律的,和律师说;涉及生活的,和物业说;涉及油烟污染的,和城管派出人员说……往往事说清楚了,群众情绪理顺了,具体症结找准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更接地气,更得民心。



  街道干部在“百姓说事点”收集居民关注的问题



  小区里的“百姓说事亭”


 


  百姓畅所欲言,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

  


  问题解决有结果,打造说事解题的“封闭环”。


      本着“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凡事有交代”原则,全面落实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推动全区450余名网格员、3495名楼栋长、8935名单元长、3000余名志愿者、10余个执法部门参与百姓难点收集汇总工作,把“坐衙等事”变为“主动问事”。网格员、楼栋长明标识、亮身份、定责任,小区楼栋门醒目位置张贴楼栋长、单元长信息牌,让群众知道有问题找谁、谁来解决。建立“收集、办理、督查、反馈”闭环式服务体系,对于一般性工作,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人员现场处理,登记备案;对于业务性工作,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由相关部门派人协助办理;对于审批性工作,网格员准确掌握基本信息,详细告知办事流程;对于协调性工作,如果网格员现场不能全部受理,带回社区集体商处,并将处理结果报所在社区备案,同时在规定时间内向服务对象反馈;对于突发性工作,由网格员立即上报,由所在街道及相关部门负责处理。目前,全区已建立了和平街社区“五微一体”、宣赤路北社区“e叔工作室”、建宣路社区“心理咨询室”等一大批“百姓说事、干部解题”样板,形成了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良好态势。


  网格员接受群众电话诉求



  执法部门协助解决群众难题



  社区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解决危树难题

  党员干部有担当,搭建为民办事的“快车道”。


      居民有困难,党员在身边。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社区党员深入贯彻“百姓说事、干部解题”实践活动要求,严格落实党员到社区、小区报到服务制度,主动认领问题,倾力协助解决,累计处理垃圾山、僵尸车等生活问题千余件。天泰寺街街道大东街社区根据本辖区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多的实际,积极组建夕阳红帮帮团,让邻里纠纷调节小事不出小区、难事不出社区。大北街街道创新实行了百姓说事科级干部带班制度,每新增一件说事,除了分派给涉事社区或其他职能部门外,还要分派给当天带班的科级干部,负责督导跟踪事件的后续发展,明确解决时限和办理结果,实现了“百姓说事一扇门,干部解题一条龙”,让矛盾化解在萌芽、问题解决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在此基础上,街道社区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张贴二维码、发放说事卡、进家做宣传、转发朋友圈等方式,引导广大群众了解、关注、参与百姓说事工作,真正使“百姓说事”做到了群众有知晓、社会有参与、干部有呼应。


  小区党员协助清理僵尸车



  党员入户为儿童进行心理辅导



  在职党员为群众设计自行车位



  为小区居民疏通下水

  “短短几个小时内,我家屋顶漏水的问题就解决了,百姓说事这个平台真好,这种服务模式更好。”家住顺城街社区的张先生感叹道:“前天发现家里屋顶渗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和楼栋长磨叨了一声,没想到当天社区就联系物业及防水公司进行了妥善处理。”家住月亮湾小区的王大姐也不禁竖起大拇指点赞:“原来我们有事不知道找谁,现在,不但知道从哪儿说、找谁说,而且还有人给解决,我们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责任编辑:sunjixiao
更多>>文明要闻
更多>>文明创建
图片新闻
更多>>公民道德
更多>>未成年人
更多>>志愿服务
张家口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hbzjkwmw@163.com
张家口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 0313-2011753
冀ICP备1102247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