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晓娜 防疫路上,社区防控是基础环节,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举措,为居民筑牢安全网,这份责任和使命,社区工作者都深知,并努力践行着。他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日常工作也在有序开展。11月16日,记者走进桥西区工人新村街道办事处南新村社区,记录他们的工作点滴。 有一种初心是为民 “您拿着身份证在这儿扫一下,再对着机子测个温。”11月16日下午3时,在南新村社区服务大厅门口,一位社区工作人员按照防疫要求,引导前来办事的居民按照程序验证。 “绿码”,随着门口红外测温扫码设备报出的电子音,这位居民完成验证,走入大厅。 “您有什么事儿需要帮忙?”社区党委书记李莉正好在大厅,她主动问道。 “我来领供热用户卡。”居民说明来意。 “您好,在我这领卡。”负责发卡的社区工作人员陈卫东忙向这位居民打着招呼,“拿好,以后缴费、报停,这张卡都有用。”陈卫东将卡递给居民并嘱咐道。 从今年5月份开始,南新村社区为辖区的6栋老旧楼积极协调接入集中供热一事。改造前的沟通、收费,改造后的发用户卡等由社区负责。“在我们的努力下,293户居民家完成供暖改造,如期集中供热。入户时,听到居民说家里暖气热,我们也挺开心。”陈卫东说。 陈卫东的声音沙哑,他时不时用手揪一下嗓子。“前几天,辖区有小区临时管控,陈卫东与其他几位社区大哥负责守门,从上午10点一直站到凌晨2点多,夜里冷,都冻感冒了。”李莉说,她让他们歇一天,但他们吃了药或输完液后立即到岗,怕耽误社区工作。 南新村社区辖区常住人口6700多人,社区工作人员20多人。“居民医保缴费工作开始了,外来人员摸排,每周举行的居民议事厅,防疫……”李莉向记者说着最近几日的工作安排,社区里的事很琐碎,件件牵民心。“我们的初心是为民,居民满意了、肯定了,干工作更有劲儿。” 有一种责任叫坚守 11月12日,出于防疫需求,南新村社区对辖区部分小区采取临时管控措施,辖区内的广立南区在封控范围。 接到上级通知后,李莉立刻安排部署。门口值守、张贴通知、入户摸排、解释沟通、信息发布、秩序维持……每个人干什么、怎么干,大家有序进行着。 “我是502室的房主,家里正装修,两位工人被封在楼里了,没吃没喝的,关键还没暖气,这可咋办?我也联系不上供热公司。”当天,广立南区9号楼一业主打电话向社区求助。 李莉了解情况后赶紧联系供热公司,在她的协调下,热力工人李军穿着社区为他准备的防护服,进入楼道打开了暖气。 这边问题刚解决,又一个求助电话打到李莉这里。原来,该单元302室内,中介带着顾客正在看房,没曾想房子没看完,他们却都被封在单元楼里。 “当天下午2点半,我们分成五组,组织广立南区298户居民进行全员核酸。每一组由医护人员做核酸,社区工作人员负责信息录入、维持秩序、沟通解释。街道办事处派来帮忙的同事,负责喊楼、通知居民。一直到下午6时,才结束。”李莉说,忙完后,她赶紧安排同事王棋,先把社区之前准备加班用的方便面、火腿肠、面包和社区的电热水壶给送过去,还为他们准备了几床被子。第二天早上7点多,李莉又买上早点和洗漱用具送去。一晚上,李莉在社区工位上只睡了3个小时。 “我们担心那两户居民又饿又渴就先给他们了,我们打算歇会儿再去买。没想到晚上8点又接到通知,秀水怡园小区的一个单元也要临时管控。我们又马不停蹄奔向那个小区。”王棋说,当时,他们也不懂得饿,就惦记着怎么把小区防控好。 核酸检测、信息录入、维持秩序、做医护人员的助理、逐一摸排以及向居民做解释,同样的流程,社区工作人员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 临时管控期间,社区工作人员身兼数职,担任起“守门员”、“监督员”、“疏导员”、“采购员”、“协调员”、“排查员”、“宣传员”“勤务员”这“八大员”的角色,经常忙到深夜。 李莉说:“疫情防控,关键在社区。如果说不累,那是假的。但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家没有懈怠,奋战在防控一线,用行动守护社区家园,这份坚守,是身为社区工作者的责任。” 有一种态度叫认真 这几日,李莉一有空就要在辖区各小区转悠,看看小区卡口设置如何?外来人员登记工作怎样?物业消杀工作是否到位?她的手机里,建立的网格微信群有几十个。每个群里的留言,李莉都要看一遍。在她看来,网格化是将社区管理更精细化、将社区服务惠及每一位居民,尤其在社区防疫工作中发挥不小的作用。 “各物业,每日消杀工作不能忘了啊。请将消杀情况、消杀影像资料发到群里。”11月16日,李莉在社区物业工作群里发信息提醒物业。尽管临时管控的小区已经解封,但辖区疫情防控不能松懈,必须认真对待。 李莉介绍,辖区有5个物业公司,分管着8个小区,10个独体楼。督促物业做好小区环境消杀工作是她每天的一项重要任务。她说:“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责任重大。我们要把每个细节都做到位,只有这样才能把消杀工作做好。尤其是一些卫生死角和居民活动比较多的地方,一定得把消毒水喷洒到位。” 把社区建设好,为居民服务好,这是社区的使命。“现在,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社区日常工作、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也不能落下。”李莉坦言,防疫和服务两不误,认真听民声、办实事儿,只有这样基层社区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