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创建> 正文

赤城变秸秆柴草为“燃料块”实现一举多得

2022-06-20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烧这个不会产生浓烟,家里更加干净卫生,最主要是比烧煤便宜, 大伙都说好!”在赤城采暖季,一种块状的“新燃料”出现在赤城县独石口镇村民的炉灶里, 和煤炭相比,其具有好点火、低污染、性价比高的特点,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了解后得知,这一被村民青睐的燃料竟是由农村里常见的柴草做成的。部分农村使用这种燃料一年来,有效解决了秸秆田间散放、柴草无序堆放问题,同时帮助农民实现就业增收,有效改善了环境,大大降低了火灾隐患,可谓一举多得。

  赤城县是玉米种植大县,种植面积达33万亩, 产生的秸秆量大。同时该县也是肉牛养殖大县,年出栏肉牛11万头,饲料需求量很大。基于此,赤城县通过建立“政府主导、平台运作、农户参与”的秸秆柴草治理体系,统筹整合各类资金2900万元,在全县18个乡镇设立柴草集中收集点36个,设计日生产能力40吨的柴草粉碎烘干压块生产线两条,年产生物质燃料压块1万吨,购置秸秆离田作业打包设备30套, 玉米秸秆粉碎打包机10台, 由县政府平台公司通过收购、置换、加工等形式,对全县的秸秆采取打包压块饲料化、柴草采取粉碎压缩燃料化处理。村民可采用每斤柴草置换7两压块燃料的方式进行置换,或是将收集的柴草按照木柴150元/吨、柴火125元/吨的价格出售给加工公司,实现变废为宝。引入“绿梦乡村”生物质智慧采暖平台发展模式,试点成立乡镇能源服务站,最大限度降低秸秆柴草转运成本,实现低成本运营、便捷化兑换,促进秸秆柴草综合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该县进一步创新带农机制,按照公司占比50%、村委会占比30%、农户占比20%的比例,对玉米秸秆饲料加工成本外的收益进行分配,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充分调动农户参与积极性。 项目建成后, 可产生1500个就业岗位,带动人均增收500元。

责任编辑:yuanboya
更多>>文明要闻
更多>>文明创建
图片新闻
更多>>公民道德
更多>>未成年人
更多>>志愿服务
张家口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hbzjkwmw@163.com
张家口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 0313-2011753
冀ICP备11022470号-2